【記者陳敏慧/生命力報導】現代父母難為,身處在資訊爆炸的社會,許多資訊的流通非常快速。過去農業社會下的家庭,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比起現代孩子來的單純。現在人稱e世代的青少年心思難懂,身為老師或家長,要採取何種與青少年相處模式才能了解他們呢?

由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所舉辦的「青少年網咖與生活適應」講座中告訴現場家長如何與自己的孩子溝通與相處的方法。主講者台北張老師羅華容首先談到現代青少年的休閒活動的方式,她表示,現在的孩子最常去的休閒場所之一就是網咖。以一份由三百五十位張老師所做的統計研究資料顯示,曾參與網咖活動的孩子佔百分之七十點六,而百分之四十七點七的孩子具有網咖的會員資格。他們上網的目的最常做的為玩線上連線遊戲,再者為線上聊天。

羅華容說,網咖吸引青少年的理由有:朋友相約、網咖的連線速度、網咖的遊戲種類繁多等。上網咖這樣的休閒活動卻也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品質。譬如在生活作息上,很可能因此出現上癮的症狀,而多數的網咖環境出入份子複雜,且沒有全面禁煙的環境,對孩子而言,無疑是不良的休閒場所。網路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很多孩子不能辨認真實與虛擬的差別,很容易迷失在浩瀚的網路世界。 

面對孩子沉迷網咖的問題,士林國中輔導主任吳增堅說,現在的孩子追求流行非常快速,有時候他們流行的文化常會讓家長百思不得其解。譬如玩網路的線上遊戲、穿著是很無厘頭式的垮褲、很多孩子有手機,有時候不只一隻,甚至一個人多到有三隻手機來接聽不同的電話。這時期的孩子最不容易掌控自己的情緒問題,思考的方式是以英雄式方式表現,所以常常會有意氣用事的狀況發生。 

吳增堅表示,青少年重視與同儕間的相處,所以同學間的流行的文化也是相互影響,身為父母或是老師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不應該處處限制他們的一舉一動,過去當孩子還小時,或許還能夠從旁協助指導,但是到了國中階段後,長輩的過度干涉或許會成為他們反感的原因,青少年時期已經有自我概念、自我認同的價值觀,家長該如何與他們相處,不能再以照顧小學生的觀念了。 

吳增堅認為,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應該從指導轉換成引導式,先了解孩子的想法與他們的需求,再做從旁式的建議。她強調,輔導孩子的態度與自己的作為要有一致性,先讓孩子相信、了解父母的想法,這樣他們不會排斥與自己相牴觸的想法。適當的放手讓自己的孩子自由成長,但是放手並非等於放縱。談到青少年的網咖文化時,吳增堅表示,網咖是一項新興的休閒方式,家長可以陪同孩子去網咖消磨時間,一方面可以了解他們線上遊戲是什麼樣的世界,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與孩子們的話題。 

現場一位士林國中家長表示,她幫孩子打掃房間時,發現孩子的日記本的內容充滿悲觀的想法,內容說道:最近課業好重,好想自殺。其中還列舉許多自殺的方法,家長難過地說,不敢在孩子面前說到日記本的內容。針對於此,國軍北投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光輝表示,可以先和孩子靜下來對談,先釐清為什麼他會有如此的念頭;他的壓力來源是哪一方面的,然後跟他一起討論該如何去解決,並讓孩子覺得父母是他的精神支柱,並可以與孩子探討生命價值的問題,這是可以溝通的。 

李光輝認為,孩子的成長父母親的教育方式很重要,秉持著三個原則:停、看、聽。停就是停止批評、看就是觀察孩子的行為、聽就是傾聽他們的意見。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魯中興表示,孩子的行為模式的偏差是可以防範的,危機就是轉機,父母親的教導方式有絕對的重要性,青少年時期的想法會比較情緒性,也可能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學校面對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會特別在意。舉例來說,當自己的孩子抱怨師長「很欠扁、很討厭」時,身為家長需要用多一點的時間與關懷去傾聽他們的抱怨:為什麼會討厭老師,老師做了什麼事讓你覺得不高興等,用一種諮商溝通的方式去聽聽孩子的想法,會比用限制、管束、打罵的方式好很多。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