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若菱、楊甯伊/新北市報導】自英國精修珠寶設計學成歸國的何宣螢,創立了個人的工作室與品牌—鈥仝金工,希望將此地打造成充滿溫度與活力的手作場所,讓客人可以親自體驗金工魅力,如手作戒指、手環、項鍊等飾品,也會在過程中,透過和客人聊天互相分享彼此的經歷,了解每一位客人來做金工的原因、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回憶和故事。何宣螢分享到:「有位先生因為他的太太弄丟婚戒偷偷跑來說要重做一個,之後再拿回去說自己找到了,讓我覺得好貼心、好感人。」何宣螢表示,這正是她所想的「鈥仝金工」的樣子,可以互相交流,讓飾品變得更有溫度。

↑創辦人何宣螢在專屬座位上盡情發揮創意。攝影/楊甯伊

不斷和父親爭取 從商科轉入金工領域

生於1980年代的何宣螢從國中開始喜歡藝術,當初最大的志向是讀華岡藝校,「但這年代爸爸不會讓我們唸藝術類的東西,認為不能賺錢。」她依照父親想法,認命選擇商科就讀,直到二專畢業後,因為發現對藝術終究有著無法放下的熱愛,鼓起勇氣和父親談起唸藝術的想法。在何宣螢的多次爭取下,父親終於鬆口答應:「那你有本事就去唸吧。」回想這段經歷,何宣螢直言,父親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已經二十歲了,學不起來什麼。

因為毫無基礎、一切從零開始,何宣螢為此特地去報名補習班,但在父親開出的「就算是唸藝術也必須是能賺錢的藝術」條件下,選擇僅剩建築與室內設計的她,最終因對數學不擅長而決定踏入室內設計領域,在後面所有的插大考試中都報名了室內設計,唯獨在大葉大學科系選擇上出現例外,「造型藝術」吸引了她並成功錄取,但這樣的決定卻再次面臨與父親的抗爭,「讀藝術很花錢、加上讀的還不是能賺錢的藝術」。在何宣螢多次爭取下,父親最後還是妥協,答應了何宣螢。

起初,因為沒有特別想選擇哪一項藝術,何宣螢跟著學校課程學習多項藝術,像是陶藝、木雕、繪畫、編織等,當然也涵括金工在內,她分享到,最後選擇金工的原因是因為對它最有感覺、選了金工覺得自己是會最喜歡的,「因為金工這項工藝一旦錯了一步就得從頭再來,一方面也是在訓練自己的心性。」由於藝術領域實行師徒制,即使決定也要看是否有老師願意收徒。幸運的是,大三那年在面試中何宣螢遇到了有老師願意收她為徒,讓她的金工之路得以延續下去。

找到方向 踏入珠寶設計的英國求學之路

大學畢業後,憑藉著對藝術的一股雄心壯志,加上家中兩位哥哥們都有出國進修的經歷,讓她萌生起也想出國精進自己技能的心。然而沒想到,去了英國之後,第一次感受到了挫敗感,因為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迷失方向且不明白自己學這項技藝的目的;甚至才發現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方面都和自己想像中的樣子有著很大的落差,何宣螢坦言:「在異地讀書不只是學習而已,生活上還有很多層面需要去思考,一個人在外面生活,凡事都得靠自己,食、衣、住、行,要先搞定好才能好好讀書。」

為了多增加技能而選擇鑽研專門塑形金屬、廣泛運用於工具與零件等鍛造類工藝科目的她,卻陷入了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的困境。在當下,老師也向她丟出一連串問題引導她思考,「你為什麼要學這個?你學這個的用意是什麼?」、「你為什麼來這裡?你來這裡幹嘛?」何宣螢坦言那時候自己只是想來學習,但不知道學習鍛造可以做什麼,當初便是一直困在這個邏輯裡面,無法走出來,因為如果沒有轉到正確的核心思想的話,也就沒辦法繼續往前走。正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所以只能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摸索自己。何宣螢暫時放下學習的腳步,休學並去打工養活自己,這段時間裡,她也變得比較快樂。在因緣際會之下,何宣螢打工時認識一位心理系的朋友,給了她新的思考方向,「你這麼愛跟人家互動,你有曾經想過要做不是鍛造的事情嗎?你為什麼不去做跟珠寶有關的事情?珠寶可以與大家互動、跟人更貼近。」在這個契機下,她決定轉而學習珠寶設計,但因為毫無概念,一切又從頭開始,報名證照班、嘗試重新再唸碩士。這一次,運氣再度降臨在何宣螢身上,有老師願意收她為徒,也讓她有機會能專修珠寶設計領域。

打造手作天地 鈥仝金工工作室

回國後的何宣螢,運用珠寶設計中飾品設計的概念和首飾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陸續在各個地方做飾品金工教學工作,擔任銘傳大學、大葉大學等兼任講師。何宣螢分享到,當初會有設立工作室想法的原因其實是來源於母親,因為那時候一邊從事教學工作,平常只能在空閒時於家裡進行手作,所有工具等也全部置放在家裡、一瓶瓶氣瓶放在一旁,讓媽媽擔心隨時會有發生爆炸的可能。在媽媽三不五時的提醒下,何宣螢開始思考要找一個讓自己可以自在創作的空間,因為不管以後去哪裡,創作勢必是會跟著她一輩子的,而當時已經清楚自己對教學的熱忱和喜歡,便想著要把教學一起結合,開設工作室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

由何宣螢創立的金工工作室—鈥仝金工,終於在2017年正式成立。光是在取名上,便設計了許多巧思,鈥仝也可稱作夥同,就是希望喜歡手作的同好可以一起體驗手作的樂趣與美好。何宣螢表示,自己設立工作室的初衷,是希望來到她的手作空間的人都可以學習、享受到手作,所以在教學上,會把時間拖得較長、教的更仔細,「我需要的是每個人來都可以很開心的離開、都可以自在的學習、都可以了解金工的程序,了解金工工藝的不易。」何宣螢說,創立工作室以來其實很開心可以遇到許多有趣的人、見到很多感動的故事。其中讓她印象最深刻、最令她動容的是,有一位太太的婚戒弄不見了、非常難過,她的先生便自己一下班偷偷過去說想要重新做一個一模一樣的,整個做完後再跟他太太說找到了;在整個手作過程中也跟何宣螢分享他們的愛情故事和生活,讓何宣螢真誠直言:「真的是很令人感動的故事,那位先生更是少有的貼心好男人。」

慢工出細活 在敲打聲中完成的藝術

在鈥仝金工裡,有項鍊、手環、戒指等手作課程,款式又分為已設計好的一般款和可自行畫圖的客製化款式。通常手環和戒指的一般款在一堂課約兩個半小時至三小時左右便能完成,但客製化款式因為是根據客人圖形的難易程度,經評估後再去設計課程,何宣螢表示,有些款式甚至可能要分成三到四堂課左右,才有辦法做完;而有些客人給圖過於複雜也可能無法完成,何宣螢舉例說明:「像小美人魚那樣較精細的圖,可能就是我們無法完成的,因為首先體感要對、才能雕,體感不對就沒辦法雕進去。」由此可見金工程序的困難與耗時。

一般款的手環與戒指做工程序較為簡單容易。首先,第一步驟便是先量清楚並算好指圍,之後將圓條碾扁成需要寬度的造型;第二步開始把金屬拿去抛修,抛修的用意是為了讓金屬表面可以變得更加光滑;第三步就可以將變得光滑的金屬做扭轉、編結、搓磨等動作,在搓磨時就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造型;第四步再將修好的金屬套在鐵棒上轉彎成型,使它變成一個圓形;第五步切鋸、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使用鋸工並將其切成兩半,一旦沒有切好便會影響後面的焊接工作;第六步則是用火槍來焊接,將鋸成兩半的金屬焊接在一起;最後一步的收尾階段,要將焊接處再次搓磨並整體再度拋修,經過這些程序後,才得以完整成形。另外,在項鍊的製作程序上大致與手環、戒指等相似,少數不同之處在於項鍊在製作前就要先畫好圖形,製作時再經過與身形的調整來進行微調。還有最重要的、需要擁有3D立體體感的蠟雕步驟,手作者需要在腦海裡想像出一個包含s、y、z軸的圖形成像,執行時才較不容易出錯。因為有較考驗細心與耐心的步驟,因此項鍊的製作相對就會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

何宣螢談金工藝術現況與推廣

金工藝術近十年來廣受歡迎,越來越多人愛上手作,並進一步想嘗試做這一方面的工作,但何宣螢認為金工藝術並不是會做一個戒指就叫會做金工,身為設計師的他們應該要能把「金工藝術」這件事,完整的飾品製作程序和金工藝術的概念傳達給消費者。何宣螢分享到:「就有客人跟我說,在我們這裡跟在其他地方做的同一種款式,完全是天壤之別。」別的手作店家不僅在程序上少了碾壓、焊接等步驟、時長少了許多、感受也大為不同,在鈥仝裡學習到的是更豐富、完整的金工程序,過程也更加有趣。另外,價格方面也參差不齊,有些地方很便宜而且一個小時內就能做完,這在她來看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她坦言自己平常做、在沒有教學的情況下就需要一小時才能完成了,更何況教學最少也要兩個半小時,這樣的現象不禁讓她覺得,雖然金工藝術逐漸受大眾喜愛,但卻也導致很多人對金工藝術的觀念不對,認為這只是單純一件商品,並不知道完成它的不容易,讓這個市場越來越亂。何宣螢希望消費者可以至少了解金工藝術的程序,在逛手作市集時就能明白這個東西不是那麼簡單、也不是那麼的容易,而不是只會覺得「怎麼那麼貴」。何宣螢表示,雖然自己可能無法用價格來取勝其他商家,但他希望用創新、教學等方式,教授正確的觀念與工藝,並打造出一個美好的體驗環境,以此來宣傳自己的品牌。

採訪側記

這次來到鈥仝金工,在何宣螢熱情的說明與介紹下,我們對金工工藝的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就像她本人說的,去過她的工作室後,再回看一些手作市集上的藝品等,真的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也更明白一個飾品成型的困難。藉由跟何宣螢採訪、聊天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她是一個很親切、活潑的人,也很有想法、目標,我們也終於明白她對金工的態度以及想帶給大家的東西。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