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潮流近年來在台灣社會一波又一波的興起。隨著政黨輪替,曾志朗入主教育部,使得長年以來關心台灣教育的民間教改團體,有了新的期待。在這當下,我們回頭來看一看,當年為台灣的新教育立下典範的森林小學,瞭解這些人為台灣的教育改革做了些什麼。

森林小學的創辦人之一,台大教授史英在他所著「從森林小徑到椰林大道」一書中提到,人本基金會在推動的,是一種全社會的「教育上的啟蒙」,把人們喚醒,共同來思考反省台灣的教育問題,也就是如何促使普遍存在的畸形教育正常化。

不過史英認為,畸形教育的正常化,在「教育」這一深刻的議題上,相對而言是一件膚淺的事。所以史英說:「創辦森林小學,對我們而言,是最自然又無可避免的事了:我們要辦自己的教育,實踐自己的教育理想,發展自己的教育思想,研究自己的教育方法。」「絕不止於什麼正常化而已。」

史英說,森小創辦初期難為台灣社會所容,政府也多次取締,也有人質問:不好好將「畸形」變「正常」,在這危急存亡之秋,辦什麼「理想教育」。不過這些年來從森小所得到的關注來看,社會對理想的教育一直有著非常強烈的渴望,更由於社會的關注,使得啟蒙工作獲得難以想像的推展。「同時,森小的工作使我們自己在教育上的思考更細膩、更成熟,因而能更有力地從事教育改革。

森小目前六個年級有六十五個孩子,一週五天寄宿在學校,七位學科老師早上八點至下午五點來學校,六位生活老師下午四點到晚上十點,一位資深生活老師從中午一點到晚上九點在校。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充分關注、個別引導。

由於孩子平時都住宿,因此森小更能在課堂之外,讓學生學一些生活上的事。校長朱台翔表示,森小強調學生能盡早獨立,許多中、高年級的學生,早已自己清洗衣物。朱台翔說每當開學,家長送學生來學校,就急著幫忙孩子鋪床、整理衣物,「我們就檔在門外,不給進去」。 

而談到人本,提到森林小學,很自然地讓一般大眾聯想到他們反對體罰的立場。校長朱台翔說:「人就是不可以打人﹐這是最基本的人權﹐大人可以打小孩﹐但他們不敢打大人﹐這是欺負小孩啊﹗」她提到曾經有一位孩子的父親,生氣時忍不住會打孩子,她把這位父親叫到學校來,這位父親來到學校臉尷尬很不好意思,朱台翔對他說:「聽說你打小孩,這是森小最嚴重的事,就算學費交不出來也沒關係的。真的,就是不可以打小孩。」

朱台翔認為打小孩是在威脅小孩,沒有辦法讓小孩想清楚事情,他說:「不能打﹐就要發展『講』﹐這就是我們要的。打是用威脅的方法﹐沒去想事情﹐也沒從對方的角度看﹐小孩就只會接受命令﹐也不會想了。」

校長朱台翔出生於民國三十九年,淡江大學數學系碩士,曾經擔任多家報紙的專欄作家。與史英等人成立人本教育基金會,推動教育改革。她相信教育要改革,一定要自行辦學校,給體制內的學校示範。十年前為籌備森林小學﹐放棄了世界新聞傳播系學院專任講師一職,大幅減薪出任森小校長。史英後來談到當時森小剛成立時艱困的局面,他形容「一塊空空的土地,一個光棍校長,要怎麼辦學?」

在森小成立一直到現在,不但在制度上,一度為國內教育體制所難容,來自各方的疑問與挑戰更是不間斷的。有人質疑,既然森小有這麼好的理想,為何不去教育全國兩百萬名學童,只教育六十幾個「有錢人」的子弟?史英曾經表示:「有誰能夠一下子教育兩百萬名學生?至於所謂有錢人云云,更是無的放矢。」「人們心中的有錢人,會願意讓孩子整天弄得一身泥嗎?願意忍受森小沒有學籍而不把孩子送到國外嗎?」

史英表示,為了堅持小班小校原則,森小免不了要有「挑選」的工作,但森小挑選的是家長,不是以孩子的資質來挑選學生。史英說:「我們對家長有許多要求,除了必須有決心學習人本教育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包括他是否想要來森林小學在內。」

森小對家長的要求非常高,孩子入學前家長要先上「入學說明會」,參加「父母成長班」,然後才是學生兩週的試讀。孩子進了森小以後,每個學期至少一次懇親會,有時多至兩到三次,每星期還有一次父母成長班,校長另外再輪流見每一位家長,學校其他老師也要學習和家長溝通。

而森小對老師的要求也同樣嚴格,人本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師資培訓班,培訓班的學員在兩個月,二十五堂課之後,就有資格經由十天的試教,進入森小教書。課程的內容相當豐富,包括人際溝通、教案設計、教育改革、人本哲學等。

學員之一的王慧穆任教於台灣藝術學院,她表示以往只知道森小很開放、限制很少,參與了師資培訓班之後,現在她更進一步知道,森小在教案設計上的用心。王惠穆說,森小的教學方式,對象是可以不分年齡、不分學歷的,它提供的是一個「追求真理的過程」,讓學生不斷地主動思考。王惠穆說,她參與這個課程,並不完全是想要進入森小當老師,不過藉由這個觀念的啟發,她會將這些發揮在他自己的課堂上。

師資的培訓過程中,人本相當重視的是每一個老師都要有自己研究、進修的精神,並且要自己設計教案。史英曾在培訓班上課時,對學員表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去分科目,因為一個熱心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捨不得」沒有教某一個科目、或是某一個知識。史英也不鼓勵學員照一定的教材教課,所以森小很少將之前老師所教過的教案留下來,森小希望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設計的教案。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