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鄒惠兒/北市報導】觀眾尚在用餐,臺上的演員就下場抓人上臺「毆打」一番,還教觀眾吐舌頭、用竹劍「打架」――如此無厘頭又不按牌理出牌的表演,就是「小丑默劇團」的表演特色。三位演員整晚造型多變,表情誇張逗趣,臺上臺下滿場奔波,呈現一場活力無比的默劇表演。

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的「劇場餐廳」,是一間設有舞臺及燈光的西餐廳。「小丑默劇團」受邀請作為表演嘉賓,演員在表演當中與觀眾互動頻密,觀眾也都樂於接受這樣的表演形式,熱情給與配合。整個夜晚,餐廳內不斷傳出陣陣歡笑。團長黃浩洸說:「因為這個世界沒有充滿歡樂,所以我們是特別為了讓世界充滿歡樂才扮小丑的。」

「小丑默劇團」在一九九七年成立,至今已有十年載。他們效仿默劇大師卓別林的喜劇風格,並融合了義式及法式的默劇技巧,從一開始的街頭表演,到後來開始前往文化中心、劇院,甚至在餐廳,都致力於發揚小丑的表演文化,在各處製造歡笑。在黃浩洸心中,所謂的「小丑精神」,就是「不斷地受挫折,還是可以勇敢地爬起來,繼續為大家求歡樂。」

這一晚擔任女主角的團員余宛臻,加入劇團已有兩年半的時間,她表示小丑默劇並不只是搞笑,抽掉口白的默劇只能靠肢體來呈現,最重要的是要讓觀眾了解劇情及他們要表達的東西。她笑著說:「真的不容易,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還一直在學習當中。」

在臺灣,以小丑默劇為主的團體相當稀少,發展是否有所限制?性格樂觀的黃浩洸認為臺灣尚是一個待開發的處女地;余宛臻則表示,許多人會認為在歡樂或節慶的場所才會需要小丑表演,並不把它視為一種表演藝術,而造成這項藝術在臺灣還不夠普及,是他們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除了到各地做表演,「小丑默劇團」也開辦表演學習課程,讓各界人士學習「小丑的精神」。至今,許多學生、會計師、教職員,甚至軍人都已參加過。「小丑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一個形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丑的層面,只是缺少人來啟發你。」黃浩洸說曾經有一位教書的團員向他表示,由於他教導的對象是小朋友,學習到的小丑技巧,讓他更懂得吸引小孩子的注意,使教書過程更加有趣。

「小丑默劇團」將在八月赴往英國愛丁堡參加當地的藝術節表演,而前不久團員也曾在英、美國等地觀賞了各式各樣的演出,黃浩洸計劃在日後會把見習到的東西引進來臺灣,希望可以與外國的小丑文化並進。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