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陳建志報導】以有限的資源產生「榮神益人」的最大效果,是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的理念,就如同「致福」GVC(GOD VENDOR CUSTOMER)的名稱一樣,他們希望以實際的社會參與,來表達對上帝的無限感恩。

「致福益人學苑」是基金會最早致力推動的社區文教工作,期望經由社區學苑的設立,推動民眾終身學習的風氣。郭承恩說,當初他們認為,教會大都處於社區中的精華地段,但是民眾除了星期天到教會做禮拜外,其餘的時間教會的使用率偏低,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基金會決定以教會為據點,興辦類似「社區大學」、「老人大學」的學苑,讓社區想要繼續學習的居民,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致福除了在經費上給予協助外,更邀集學者專家編著了一本「作業手冊」,作為各分校推動益人學苑的準則和參考。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就設立益人學苑的「台北靈糧堂」,是最早推動益人學苑的「示範學校」,靈糧堂負責推動益人學苑的史師母(劉育芬),對於致福能夠支持和推動這樣的活動表示感謝,她說:「致福能以此回饋社會,是值得大家鼓勵的」。

目前已經邁入第十一屆的靈糧堂分校,共有書法、繪畫、生活美語、歌唱藝術等十三個科目,共約三個月的課程,每科只收300~1200元的書籍材料費,因此並不會造成民眾的負擔。就在致福的大力推動和各教會的協助下,益人學苑已經從當初的一所,幾十個學生,到目前在全國已有三十四所分校,三千多名的學生,為推動民眾終身學習做出了最好的示範。

雖然「致福益人學苑」已經有不錯的成效,但是郭總幹事及史師母,都對於學員在學苑中所修的課程和學分,無法得到教育部的認可,有著莫大的遺憾,他們都希望政府能早日承認民眾在這裡學習的成果,頒給結業證書,承認學員所修的學分。

郭承威說:「基金會支持在小事上忠心者、支援小時已具成效者,以及以小搏大三個由小而大的原則」。因為他們覺得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重要,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真正發揮基金會的功效。

秉持這樣的理念,致福贊助「台灣浸信會神學院」進行中輟生的輔導,郭總幹事認為青少年的教育,對青少年的人格發展及整個社會健全與否有著深遠的影響。他並以已故教育部長林清江在一場座談會上的發言:「會唸書的去自殺,不喜歡唸書的就去殺人!」,點出了目前青少年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當浸信會神學院提出輔導中輟生的計畫時,基金會就開始給予贊助,經由老師及義工的協助,目前在輔導中輟生繼續升學及返家,都有了不錯的成效。

協助基隆市七堵區堵南國小少棒隊能夠順利的運作,則是致福的另一個「支持在小事上忠心」的具體事實。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原本在開砂石車的林朝枝,發現許多堵南國小的原住民學生,因為家長忙於工作,因此放學後四處遊蕩,打牌、抽煙樣樣都來,身為原住民的一分子,林朝枝覺得如果不儘早糾正他們的行為,將來可能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所以就跟堵南國小借了一間舊教室,將三、四十位學生集中管理,除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給予課業輔導外,更利用課餘教導他們打棒球,讓學童的精力有發洩的管道。

一開始林朝枝每個月向每位學童家長收取三千元費用,但是過了不久就有不少的家長付不起這筆費用,林朝枝只好自己先墊,但每個月至少六、七萬的開銷,對經濟情況並非很好的林朝枝,畢竟不是一筆小數目,也漸漸成為他沈重的負擔。

這樣的情況經由教會向基金會轉述,並在瞭解實際狀況後,致福除了每個月給予他們四萬塊補助外,並和「樟樹教會」合作,給予學童課業輔導,幫助堵南國小少棒隊順利運作下去。林朝枝懷著無限感恩的心情說:「致福真的是我們球隊的再生父母,他在我們最窮困的時候,給了我們最適時的幫助!」

為了讓基金會發會揮最大的功效,致福將自己定位為「贊助型」的基金會,所以除了基金會想要推動的業務,如致福益人學苑外,基金會大部分的經費是用在贊助和基金會宗旨相符的對象上,並尋求和理念相同的單位合作,避免資源的浪費。郭承恩認為在這種運作模式下,基金會其實只要一個兼職的管理人以身為員,定期的追蹤和監督經費的使用和業務的推動即可,不需要浪費經費在人事費用上,所以目前基金會除了總幹事外,只有一名處理行政事務的人員。

「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經費不夠,這是基金會目前最大的問題」,郭承威認為這應該也是大多數基金會的問題。對此他提出了個人的建議,他認為政府應該提高所得稅法中,對於捐助給社會公益的免稅額,個人佔所得百分之二十,以及營利事業單位淨所得百分之十可免扣稅的規定,如此將能有效改善目前國內各基金會經費普遍不足的現象。

「以小搏大,一直是我們做事的理念,當沒有人注意他們時,我們給予最適時的幫助,但當外界的資源能夠進來時,就是我們慢慢離開的時候,因為還有更需要我們付出的地方」。簡單的幾句話,郭總幹事為基金會的運作方式下了一個清楚的註解。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