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琇晶/生命力報導】一身輕鬆的裝扮,背著大包包,陳瑞賓不像一般上班族一樣有固定的上班時間;不用西裝比挺、朝九晚五,但他也不是一般我們所說的SOHO族,他只承認自己的頭銜是一個「網路環保工作者」。陳瑞賓說:「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種東種西的,所以大學就選擇了一個符合自己興趣的動物系來念,現在又對電腦方面有點研究,所以會從事現在這樣一個工作也算是學以致用啦!」

陳瑞賓是個以網路為媒介的環保工作者,鑒於現代資訊網路的傳播性和可用性大,他所有的工作通通在網路上進行,他有自信的說:『一般企業可以做到的我們全都可以做得到,甚至做的更好;一般企業不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現在他正在進行的工作,就是籌畫一個環境資訊網路計劃,目的是利用網路的技術,開闢屬於環境相關的訊息管道!內容分成環境新聞、音樂、影像、生活資訊及觀測等方向進行規劃,透過網路將比較軟性的環保議題廣泛的傳達給大眾。

一般人或許會對網路的環保工作效率存疑,但是現在的網路科技日益發達,陳瑞賓就深刻的體認到這一點,「我有一次在網上不是很認真的PO了一篇徵求翻譯的文章,本來沒有預期會有回應,但是短短兩天就有五、六個人回信,這讓我不動手作也不行了!」所以,利用網路的傳遞,資訊的流通可以很迅速的散播出去,但是唯一的要點是「東西要有趣、要吸引人」,別人才會願意傳遞,這就是他利用「軟性訴求」來爭取更多人注意的主因。所謂的軟性訴求,陳瑞賓解釋說:「通常是以大眾的喜好興趣為主,像桌面圖畫等等,一張漂亮的圖片可以達到的效果絕對超乎想像的有用,就像前幾年大家桌面都有鐵達尼號一樣!」

他現在正在做的工作,就是一步一步的建立一個「環保資訊網路」,經由每天定時更新的電子報,加上和國外環保團體的資訊流通,將台灣主要的環保新聞以及世界的環保議題傳遞給社會大眾,而進一步的發展更多更平易進人的環保環境,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經由輕鬆無壓力的方式接觸環保。

陳瑞賓表示,民間有許多環保社團,非常積極地在從事及推動環保工作,但是有在好好利用「網路」這個資源的實在有限。現在有較多的團體和社團體認到將資訊上網的重要性,紛紛成立了個別的網站,但是真正能好好經營規劃的卻相當少。尤其是一般的大學社團、或是經費較少的民間團體,上網的並不多,就算有了網站,也沒有一個有系統的管理。所以,他現在就是帶領著國內的環保團體走向網路化的網路環保先趨者。

陳瑞賓不斷強調,在現代,網路是最方便快速的溝通方式,他會積極發展網路環保網站工作就是有鑑於這個原因。有了網路的快速大量傳播,尤其電子報的發行,可以讓更多人注意到環保,環保也可以是一般大眾可以親身了解和參與的工作。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