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鄭綏霓報導】來自台北縣世界展望會的二十多個家庭,包括低收入戶、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原住民等,在十月三十日來到了輔仁大學,參加由兒童與家庭學系所準備的聚會。除了兒家系教授提供家長們親子講座外,兒家系一年級的學生也為四十四名小朋友設計了多項團康活動與益智遊戲,大家從陌生到熟悉,一起共度了一個愉快溫馨的星期天下午。

兒家系助理教授潘榮吉表示,在執教大四的「家庭、生活與實習」課程四年裡,他的學生已接觸了許多社區的服務單位。他說,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台北縣世界展望會寫信到系上要求合作,在系主任的委託下,他在去年嘗試舉辦了一個學期四次的聚會,邀請世展會北縣其中兩區的家庭來到輔大,聚會中設有講座、遊戲、茶會等。該活動的舉辦獲得了世展會家長、小朋友與輔大兒家系學生良好的反應與回饋,因此他決定每年都要辦下去。

他說,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把大一的「兒童與家庭導論」這門課與「服務-學習」概念結合,讓大一的同學提早參與社區服務的活動。這不但可以提昇對社會中兒童與家庭領域問題與議題的關注,而且藉由服務學習的實作與反省,同學們更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弱勢兒童與家庭的關懷行動。

活動負責人之一,輔大兒家系碩士班二年級顏沁欣說:「由潘榮吉老師主持的親子講座會給家長們一些陪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建議與引導,讓他們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例如在『愛的語言』這主題裡,讓家長知道伴侶之間與孩子們被愛的需要,那包括肯定的言詞、肢體碰觸、精心禮物與服務行動。另外,小朋友的活動分成四個部分:說故事、玩遊戲、帶動唱與做卡片,全由大一的學弟妹精心設計。我的責任在於監督各組教案、器材資源協助以及在他們活動後的分組報告時給予指導。」

兒家系一年級廖美範說:「我是當天活動的主持人,剛開始感到有點挫折,因為我在前面講話、給予遊戲講解時,不時會有小朋友大聲反駁或吵鬧,後來經過我們耐心地教導、說教後,他們的行為都漸漸改善。從這過程中,第一次讓我體驗到當老師的深刻感覺,同時我也學會對待不同個性、特質的小朋友,要以不同的方式溝通,譬如對待國中生就要像哥兒們那樣跟他們聊天,這樣才容易接近他們。」

兒家系一年級邱亦君表示,在陪伴一個較內向的小朋友時,需要付出時間慢慢跟他溝通、關心他,才能了解他的需要。她說:「當我教那位小朋友畫一張卡片送他的父母時,他才對我說『我沒有爸爸,只有媽媽』,我頓時感到很心酸,我便立刻安慰他說『沒關係,把這張卡片送給媽媽並告訴媽媽你有多愛她,好嗎?』從開始只會點點頭到最後表演時,那小朋友跟我跳得很開心,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兒家系一年級李宛臻說,參與了這個活動後,她不僅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也讓她對班上的同學有了更深的認識。她對班上幾位男生都另眼相看了,因為他們比女生還要細心地照顧小朋友,例如帶他們上廁所、耍寶逗他們開心、教他們唱歌跳舞等。

兒家系一年級郭尚芳同學表示,雖然活動過程中很辛苦、看顧小朋友很累,但跟他們相處後,從陌生到熟悉,還在離開的時候聽到小朋友說:「今天玩得好開心,我下次還要再來!」,她覺得再怎麼辛苦也都值得。

兒家系助理教授潘榮吉表示,在未來,他希望培訓一群兒家系跨年級的志工,長期給予社會弱勢兒童與家庭服務及關懷行動,高年級的同學也可把實務經驗傳承下去。這樣,兒家系同學除了從做中學習外,也以專業知識為社會作出貢獻。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