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林志昊報導】在今年七月二十八二十九日於台北國際會議廳舉行的『邁向二十一世紀台灣非政府組織』研討會中,曾有與會者當場表示,非政府組織成立的目的,就是減少社會公害。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非政府組織在社會體系中的意義,無論國內或是國外。

但台灣現階段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困境,除了法令不全、發展不均衡與彼此間缺乏串聯外,是否還有其他問題?法令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媽?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台灣從解嚴至今不過十年出頭,國內的非營利組織雖然各有其理想與願景,但若要談到彼此間的串聯或整合,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尤其在網際網路問世,開始影響到傳統組織的經營思維後,這個問題更是刻不容緩。

「其實在今日以商業為主的機制下,NGO不可能單單扛著公益的招牌,要求別人配合。」紀惠容心有所感的說,現在有許多非營利組織的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烈,不太願意進一步接收網路資訊的新知,因此也在無形中漸漸失去自己在網路世界的位置。「NGO在與營利企業的合作關係中,不是只有錢的贊助而已,重要的是如何在這一次的合作中,建立起雙方的長期合作關係。」紀惠容一語點出國內非營利組織,現階段在自身理念與商業機制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情境。此外,紀惠容也表示非營利組織剛開始與營利單位合作,或許會吃一點點的小虧,但非營利組織本身眼光一定要放遠,如此才能順應時代的趨勢,讓自己在社會中繼續發揮應有的價值。「策略聯盟是可以學習的,但在學習的過程中,NGO要自己學會如何去評估這一切的好壞。」紀惠容表示,首先,非營利組織必須先知到自己堅持的底線在哪,再來心胸要寬大、眼光也要放遠,勇於接受新時代的最新資訊,一定可以替自己的服務開創新的價值。而在累積了與其他營利公司的合作經驗之後,NGO也可以將這些合作的經驗將之格式化,建立起來自己靈活運用。「但格式化並不代表一成不變,NGO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活躍點。」紀惠容補充到。

而現在非營利組織進行網路募款的最大困難,就是合作思維太過單一化。「NGO與企業間的合作都是case by case,就是活動完後就結束一切,並沒有繼續跟對方保持長久的合作關係。」蕭榮君也說道,在與其他營利企業合作的過程中,NGO一定要跳脫自己原有的思維與對方進行接觸,除了堅持自己的理念之外,也要瞭解對方要什麼。同理,對方也必須瞭解NGO要什麼,在這樣的溝通下,雙方才能合作愉快。「合作的重點在彼此溝通與學習,不單純只是金錢的補助或知名度的提升。」蕭榮君語重心長的表示。而目前國內的情況,就是營利組織與NGO雙方都沒有一套完整的合作策略,彼此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無法對雙方的合作建立出一套有效的模式。「總之,就是大家一團亂。」紀惠容說道。

「與營利公司的合作並不難,只要抓住幾項要領,其實NGO可以與營利組織合作愉快。」紀惠容補充到,彼此學習就是非營利組織在這社會中存在的意義,在與營利組織合作的過程中,雙方必須拋開原有的本位主義,仔細思考合作的意義。這意義不只是現在,也包括未來。「而且若有企業找上門來尋求合作,我們也不能拖太久。因為別人是營利公司,說實話不能等太久。」蕭榮君也說道,『勵馨』在九月份即將推出的新網站,要做的就是廣泛蒐集企業與公益合作模式的背景資料,不只給公益團體看,同時也要給企業看,目的就是要扮演企業與NGO之間溝通橋樑的角色。因為在網路世界裡,公益團體在這趨勢中的定位必須盡快建立,否則所有的網路人才,都將被企業公司吸收殆盡。「到時我們NGO自己還剩下什麼?」紀惠容憂心的說。

紀惠容同時也表示,國內的公益團體或基金會,現階段其實都可以舉辦一些網路人才的研習營,教導網路人才如何運用非營利的思維,給他們教導與訓練,替自己開發更多的價值。「同樣是網路思維,但就是要讓我們看到自己與商業不同的地方在哪。」紀惠容說,NGO在未來一定要有一個網路願景,有了願景之後,才能知道自己在網路世界中的定位,如此方可留住人才。而這部分該怎麼做,是值得大家一起思考的部分,至於何時要做,則是刻不容緩的事。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