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嘉鴻/生命力報導】距離九二一大地震已近二年半,各災區試圖重新推銷地方產業,也有許多在地方設立的工作站試著連結災區民眾成為新組織著手銷售親手製作的產品。位於南投縣草屯鎮的巧女工作坊即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成立的。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後,校護協進會與導航基金會於草屯鎮富寮里的的富功組合屋設立了工作站,在經過陸續訪試組合屋社區需就業婦女對工作的期待、過去工作經驗及家庭情形,經過多方的考量,在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先開辦了一個軟陶手工藝職訓班,共有十名婦女參加,結訓後夥同四位在地婦女創設了重建區的新興產業「巧女工坊」,開始一步一腳印的從事軟陶藝品的創作、生產及行銷。

對巧女工坊的媽媽們來說,地震後有的家庭因此住進了組合屋,有的則有親人不幸過世,接踵而來的經濟壓力可謂不小,因此許多當了多年家庭主婦的媽媽們在巧女工坊開始工作。而這也同於開啟生命的另外一條道路,也就是不再停留災民等待政府救助的被動角色,而是開始著手為自己找尋新的經濟管道。而且也在其中開拓自己的自主性,在巧女工坊裡面沒有老闆約束規定媽媽們的產品要如何做、一天做多少、沒有打卡上下班、、等等,一切事情都是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決定,工作氣氛常在愉快的聊天中度過,同時也可以在裡面藉由團體培養的情誼解決個別生活上的問題。

巧女工坊和其他的軟陶藝品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每件作品除了軟陶原料之外,其他從設定圖案、製作燒烤及行銷全部都是媽媽們親手作成的。可以說巧女工坊的每個作品背後都帶有每個災區媽媽的故事,作品價值也因此更有意義。 

現在工作坊的成員由原本的四位成長到十位,收入卻還是不夠成員面臨經濟壓力,主要是在於軟陶手工藝品並不是生活必需品,產量也無法大量製作行銷,在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之下,銷售情況只能說在中下。此外,面對台灣在今年加入國際世貿組織(簡稱WTO),國外低價產業成品即將大舉進入台灣,對基本產業的傷害指日可待,更何況是災區弱勢產業。尤其讓這些媽媽們更加焦慮的是勞委會提供的「永續就業工程」補助金即將在五月停止補助,組合屋也在不久的將來要面臨拆除的命運。於是媽媽們除了繼續趁著在全台各地的大型活動擺攤之外(如今年台北元宵燈會),也不斷試著找尋新的銷售管道,譬如在今年初就參加了台灣社區重建協會推出的「ACT協力商場」產銷平台專案,試著多找新的客源。「我們也知道必須要從災民的角色慢慢轉向生意人的心態。」工作坊的其中一位媽媽阿紅說道。 

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堅強的媽媽且戰且走的選擇面對。如同在巧女工坊文宣中所說:「軟陶不只是一種藝術與商品,更是災區婦女摸索自己重生本質的意念與力量。」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