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曉菁/生命力報導】在早期觀念不良及縫補技術不佳的年代裡,生下唇齶裂寶寶的父母常會傷心自責,外人也會隱指他們做了缺德的事,而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出現後,許多醫院若發現有唇齶裂的兒童,都會開始建議其家長與基金會聯絡,社工人員會針對心理及醫療兩方面進行輔導,排除家長對於生下唇齶裂兒心理障礙,鼓勵家長積極的面對有缺陷的孩子,並教導父母孩子各階段應接受的醫療,如修補唇裂、牙齒矯正、語言治療都是要定期追蹤的。另外,針對清寒家庭的醫療費用,基金會也提供醫療補助。

目前,基金會有兩個成長團體,一是得福家長聯誼會,另一是得福青年俱樂部,家長聯誼會的部分主要是透過活動交流醫療資訊,分享教養經驗,而年滿十六歲的唇齶裂者則透過團體的交流,分享成長心得,並學習疼愛自己,建立信心。 

執行秘書徐雪麗表示,雖然基金會具知名度,但大眾卻總是將顱顏缺陷與唇齶裂劃上等號,事實上唇齶裂是顱顏缺陷的一種,只是人數較多,其他如眼距過寬,小耳症等都是基金會服務的對象。徐小姐回憶說,有次走在街上,就看到一個小耳症的患者用頭髮將自己的耳朵蓋住,很明顯的並未接受治療,而許多父母親在生下少見的顱顏缺陷寶寶時,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而棄置他們,許多教養院接到這樣的小孩也可能不知如何處理,因此,她希望未來能夠建立大眾對顱顏缺陷的正確認知,讓許多處在黑暗角落的顱顏缺陷患者能夠浮出台面,接受完整的治療. 

徐小姐說顱顏缺陷的小朋友成長過程容易遭受嘲笑,我們除了接納他們的缺點外,應更積極的發現、讚美他們的優點,讓他們能更有自信的展現完整的人生。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