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柔萱、朱庭萱/台東縣報導】家中閒置一旁的數位相機,也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偏鄉小朋友記錄生命的另一扇眼睛。生活周遭的題材都成為小朋友相機裡的風景,他們拍最喜愛的阿嬤、拍偶然發現的黑色蜻蜓,甚至拍死掉的豬,用自己的角度,記錄生命、記錄親情、記錄大自然。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從二〇一一年十一月開始,由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對外募集大家家裡閒置的二手相機,並將這些相機分類、過濾,分配給偏鄉的孩子們;基金會也招集了攝影志工,教導孩子這新奇的玩具如何使用,開啓孩子記錄生活的另一扇眼睛。

https://www.youtube.com/embed/uMdWOtGXQuc

小朋友的好奇,開啓另一扇眼睛

攝影志工劉襄群說,「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活動發想是聯合報攝影中心的主任林錫銘,二〇一一年九月帶著他的攝影班從台北到花蓮拍攝油菜花,在返回台北的火車上,遇到了兩位來自台東卑南族的小朋友,她們對攝影機很好奇,並拿起相機拍照,於是,林錫銘就想要募集相機為偏鄉的小朋友開啟另一扇眼睛,讓他們也能透過數位相機記錄他們獨一無二的童年。

林錫銘把他的想法寫在部落格,得到公益平台基金會總裁嚴長壽的允諾:「若偏鄉孩子有需求,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願意發起與承辦。」公益平台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詢問了幾所花東的學校後,幾乎都認為小朋友需要二手相機來紀錄他們的童年。林錫銘與公益平台基金會的執行長當面討論過一次後,就展開了這項活動,並由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全權承辦。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的相機招募活動從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發起,經過兩個月的募集後,受到廣大的迴響,收到共約七百五十台的相機,這些相機經由志工媽媽們分類、測試之後,分送到台東、花蓮、離島等共二十八所國小。

公益平台為小朋友設計了四堂攝影課程,每堂課三小時,讓小朋友先學習如何操作相機,並且經由實際的拍攝,和小朋友討論構圖、光影等技巧。為了讓每個小朋友都能擁有足夠的資源,公益平台也招募了願意教導小朋友的攝影志工,到全台各地的偏鄉地區陪伴小朋友。

讓小朋友發掘不同角度,拍下所見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活動到目前為止結束了第二波,第一波從二〇一一年十一月開始,由林錫銘擔任先發講師,以及花東當地的攝影好手為志工開始教導小朋友攝影,第二波活動則從二〇一二年四月開始,九月時開始舉辦小朋友的攝影作品徵選,十一月由台北開始舉辦攝影展覽,今年還會在花蓮、台中展出。

攝影志工艾菲爾、劉襄群在第一波「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活動時,加入了攝影志工的行列,廖美香在活動第二波時開始投入。他們在全台各地有接受公益平台相機捐贈,或有向平台提出攝影課程需求的偏鄉小學中穿梭,教導小朋友攝影之外,也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生命,彼此學習。

在教導小朋友學攝影的時候,艾菲爾希望小朋友可以多嘗試拍攝,並且用不一樣的角度拍照。他鼓勵小朋友可以趴在地上,更貼近土地呼吸屬於大地的味道,他說味道也是記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當小朋友趴在地上,親自土地的同時,可以在記憶中留下不同時刻的味道。
劉襄群認為,小孩子是屬於大自然的,所以攝影課幾乎都在戶外拍攝,偏鄉小朋友跟都市小朋友看到的東西是很不一樣的,她們的拍照題材大多是大自然跟動物,最令劉襄群覺得印象深刻的照片是一張被宰殺的豬,她說,看了小朋友的作品後覺得自己原本的觀點是錯的,以前我是不會去拍死掉豬隻的照片,但是經過小朋友的拍攝後,讓我改變了我的想法,原來這樣拍攝也是可以拍出很棒的照片,應該要學會突破自己。

廖美香說,小朋友會從攝影課中發現新的東西,而且小朋友的角度能夠更直接的傳達他們的影像故事,大人常常會困在自己的框框條條當中,小朋友可以沒有束縛的,把最原始的感受,自由的表達出來,大人常拘泥在自己的想法,框住自己的角度,看了小朋友的作品後,可以學會突破框架,發掘新的角度。

不凡的拍攝實力,並懷有感恩的心

教導過這麼多國小的小朋友,有張由台東紅葉國小學生莊家安拍攝,名為「黑色蜻蜓」的作品,讓艾菲爾很感動。那天是小朋友自由到戶外拍攝的時間,莊家安因為想要爬到更高的地方拍照,而被隨隊的輔導老師大聲的訓斥,所以開始鬧脾氣,於是艾菲爾鼓勵他,在這段時間內,拍其他自己想要拍的。艾菲爾沒有想到在這樣耍脾氣、有點受挫的開始,可以有一張僅僅用數位相機表現出景深清楚的「黑色蜻蜓」照片,讓他很驚艷小朋友能夠有這樣的表現,也非常感動。

劉襄群在教導小朋友的過程中,有一位叫做李威的小朋友很開心得跑到她身邊說:「老師!我覺得我好幸福喔!」,劉襄群聽了以後覺得很窩心,因為小朋友們能夠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捐贈相機的人,並且珍惜這些工具,讓她覺得很感動。

藉由攝影,增進感情學習專注

在小朋友學習攝影的過程中,劉襄群覺得小朋友最大的改變是友情跟親情上的轉變,小朋友們的之間的感情比以前更好了。透過攝影課程中時拍的活動,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在身邊的人、事、物為拍攝主題,以前他們從來沒有好好的拍過阿嬤,這堂課讓他們有機會用相機記錄下這位他們所愛的阿嬤,所以他們請阿嬤當他們的最佳模特兒,幫阿嬤拍照。除了感情變好了之外,小朋友也變得更尊重大自然,不會隨意的丟棄垃圾。

廖美香說,我覺得改變最多的是一位就讀花蓮的港口國小的小女生,她有一雙大大的眼睛,長得很漂亮,個子小小的、很安靜,一開始很沒有信心,但是很認真,到後來她變得很開心跟別人分享她的照片。此外,她也覺得小朋友們變得比較能夠關心身邊的事物,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更細心了。

盼全台共同參與,讓活動永續發展

公益平台招募的攝影志工老師們,並沒有規定一套標準的教導程序,關於會不會出現每個小朋友在學習攝影中出現差異的問題,艾菲爾表示,志工是無給職,較不適合規定SOP標準程序。但他相信,只要大家是出於善意,這個活動中攝影教導的典範,是可以被時間豎立起來的。

公益平台基金會執行長嚴長壽,在為土地種一個希望一書中表示,公益平台也將這些相機分配至台灣各地的基金會,如:延揚文教基金會於嘉義地區、純青社會福利基金會於純青學堂、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於都會原住民青少年及新竹尖石鄉後山部落等,並把其如何整理相機的經驗和流程、攝影教學經驗分享出去,讓這項活動可以永續發展,有更多小朋友能有「另一扇眼睛」,紀錄童年時光。

延伸閱讀

林錫銘《浮光掠影.攝影筆記》山上孩子遇見數位相機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臉書專頁

嚴長壽 <為土地種一個希望>

劉襄群「偏鄉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教學筆記

「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攝影展紀錄影片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報導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