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貞莉/生命力報導】「我要想辦法弄很多的錢,讓很多工作人員能夠在工作崗位上好好的做一些事情。」環境信託基金會執行長陳瑞賓說,目前環保工作人員的流動率高達九成,工作時間普遍很長,待遇卻沒有很好,而在國內的環保團體中,一直欠缺一個「有錢」的單位。

今年四月發行電子報,九月工作人員剛剛進駐,環境信託基金會正在籌備當中。陳瑞賓說,環保人員流動率高,工作成果常常無法累積。基金會的創立,即是希望能吸納國內外國真正有心於環保的人才,創造工作機會,並且提供比較好的待遇。

陳瑞賓說,不然從國外歸來,具有環境、生態、經營管理專才的年輕人,回到台灣,除了公務員、教職,或者是任職顧問公司之外,幾乎別無出路。國內環保團體無法吸納這些具有專才的人,其實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然而,籌備中的環境信託基金會,遭遇到最大的困難,也是財源問題,以及人力不足的困境。一手草創籌備基金會的陳瑞賓,當初自費投入基金會八十萬元,加上專案補助及小額外界捐款、借款,一個月開支二十萬,到了年底,估計會「負債五十到七十萬元」。

「就像有人花錢買一輛車,有人花錢去看電影、買房子,而我只是同樣花錢組一個基金會而已。」為什麼會有籌組基金會的念頭?陳瑞賓說,純粹是突發奇想,認為自己「應該要做一點好玩的事」,就像是別人開公司一樣,他們只不過是開一個基金會而已,「我覺得也沒什麼」。

基金會目前有五位專職人員,並有超過五十位志工,投入環境資訊網絡中心的運作。陳瑞賓表示,電子報每日出刊,以翻譯國際環境資訊為最大的特色。而這也是基金會的第一步,希望藉由電子報的發送,讓國內普遍受忽視的環境資訊,能夠有傳播的管道,並整合國內外環保資訊,建立資料庫。

但目前的專職工作人員實際上是身兼多職,人力仍然有限;志工們則主要是投入翻譯新聞的工作。然而,陳瑞賓說,當初在網路上徵求翻譯志工的時候,實在不敢相信在短短的幾天之內,陸續有人表明願意擔任翻譯的工作。

而基金會董事的徵選,也是透過網路,讓有意願、具有專長的人擔任。到目前為止,來自海內外的董事人選,甚至包括任職國內外大學人員、企業負責人,以及各領域的環保人士。陳瑞賓說,未來董事們將從事募集信託基金、策略擬定的工作,並投入個人學識、引進人力資源,「比如我們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時,就可以透過董事會去邀請。」

透過環境信託基金的募集,並成立專業評估團隊,從事保育資產承租、購買,以及古蹟的維護、經營管理,陳瑞賓表示,其實這個團隊才剛要成立,未來凝聚共識、成員間的互動,以及具體政策的擬定,都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討論。 

延伸閱讀:

環境信託基金會

環境資訊網絡中心 連接世界環境

陳瑞賓 網路環保先趨者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