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瑜報導】宜蘭縣蘇澳鎮的港邊社區目前正致力於發展「社區再生藝術文化產業」,每件創意都充滿對社區的情感。從最初的彩繪石頭魚、彩繪昆蟲到再生藝術的生命年輪、木刻春聯、碳燒生態工法及家具門診等,以及最近推出的漂流木花器,這些都為社區產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充分展現在地特有文化。當地居民吳弘鳴驕傲地說:「很高興在我的故鄉看到了藝術與生命力,讓我不需要去別的地方尋找。」

社區產業主題選擇從土地出發,利用當地物品作為素材。居民利用海邊撿拾的漂流木及石頭、舊屋樑柱、電纜線圈、淘汰的課桌椅等廢棄的木頭,經過碳燒工法處理後,資源再利用,再造木頭新生命。港邊社區發展協會還會不定時的舉辦木工DIY做生活器具,不但具有在地特色的故事性及趣味性,讓參與者的既有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同時也加強了當地居民的凝聚力。

因為地質關係,石板屋是港邊社區建築的特色,「無尾港生態社區願景館」就是由石版屋建造而成,它是社區協會的行政中心,裡面不但陳列了早期漁民牽罟捕魚的器具,還放置了社區居民們所製做的碳燒再生藝術品、石頭彩繪作品、女性記憶創作手工書等。如同社區發展協會林銀河說的,「願景館裡的東西都是居民親手作的,所呈現出的就是社區文化的縮影。」

港邊社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當地的無尾港不但擁有台灣重要的溼地景觀,還是北台灣主要的雁鴨過境的渡冬區之一。孕育如此豐富動物生態與水鳥的無尾港,在經歷了九十年代的「反火電」運動,和台灣第一座水鳥保護區「無尾港水鳥保保護區」成立之後,港邊社區人漸漸意識到家園是需要親自動手去捍衛的。

因此港邊社區發展協會在一九九四年成立,初期只是以協助里辦公室為主。爭取到農委會和漁業署的補助,而展開改造港邊社區的行動。二○○二年十月,港邊社區與大藏建築設計公司共同擬出「無尾港生態社區」計畫,希望與週遭聚落資源共享,共同經營社區生態產業。在二○○三年,「無尾港生態社區聯盟」成立,以無尾港濕地的永續利用為目標,期望營造出無尾港生態社區的遠景。

「我們意識到生態社區是未來必須要走的路,雖然現在我們距離理想還很遙遠。」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銀河指著計畫書中的一句話說:「構築夢想是容易的,但是實踐夢想唯有一步一腳印。」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