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黃景珩報導】「當電話那頭訴說著與自己經驗相似的遭遇時,心中的很多感覺便會被觸動」,現任電話班的義務張老師林彗年說。「很多時候自己本來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經歷,卻在個案描述到相似的遭遇時,深深的震撼了自己」,所以義務張老師必須先自我探索,找出自我生命的癥結,否則可能因為求助者的陳述勾起並掉入過去的經驗中,而無法專心的傾聽求助者的問題,所以林慧年認為,義工惟有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助他人。 

因此林彗年認為,助人的工作有很多時候是一種自助的過程,也只有在晤談人員能坦誠面對自己的經驗時,才能客觀的幫助求助者看清楚他自己的問題。

回想當初投入張老師的原因,除了親友的介紹外,林彗年也希望能多些人生歷練,而今林慧年一邊念書一邊在張老師當義工,的確使自己成長了很多。走入義工生活的半個年頭,林彗年覺得自己體會到很多。

林彗年說「在和個案談話的過程,有時令他們困擾的事情並沒有轉變,而是他們的心態變了」,這並不是接電話的義工告訴他們該如何去想,而是求助者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困境。林慧年認為一位專業的輔導者能做的就是陪著個案一步步的向前走,在這過程中除了傾聽求助者心情外,並且對求助者無條件的正向關懷。接電話的義工依自己的個人風格,以及求助者當時的狀況,還有問題的性質與程度,來營造談話的氣氛,讓求助者在安全溫暖的環境中找出解決的方法。

 這個工業化制度化的僵化社會,林彗年覺得,能從電話的另一頭聽到一個生命如何為自己的成長掙扎和努力,是最令她感動的。而在陪伴個案重新省視他們的婚姻、人際、感情問題的同時,也讓林彗年重新整理了自己,或許這正如彗年說的「施比受更有福」吧!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