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朝弼/生命力報導 】許多人都聽過慈濟功德會,卻很少人知道「大愛福利社」是什麼。九二一地震過後,南投縣埔里地區一共有將近三百戶的災民住進了慈濟大愛村組合屋。大愛村裡的居民大都是在震災當中全倒、半倒的受災戶,也有少部分是尚未購屋,在地震過後承租進來的。然而,儘管住民們處在經濟困難的壓力下,卻靠自己的力量合資經營起一家小商店,也就是「大愛福利社」。 

埔里大愛村管理委員會總幹事廖裕盛表示,許多災民在大地震後住進了組合屋,卻仍然面臨著失業的問題,政府雖然有「以工代賑」等臨時的工作,但由於名額有限,也不是長久之道,對整體的幫助並不大。有鑑於此,廖裕盛在震後協同管理委員會主委等人,向住民發起了經營小商店的構想,希望災民能夠自力更生,集合每個人點滴的力量,不要光靠別人的救助過活。

在逐戶遊說並召開住民大會後,終於獲得半數住戶的參與,每戶設法籌出了一萬元,以集資認股的方式建立基金。終於,由組合屋災民所合資的「大愛福利社」在震後第二年五月開始對外經營。 

「埔里基督教醫院真的幫了我們很多忙,當初剛開始經營的時候,就是院方幫我們募款建屋的,醫院也特別在福利社內增設了老人休閒活動中心。」參與集資的福利社職員劉碧珍說。談起了福利社成立之後的營運情況,劉碧珍表示震後的第一年有許多的觀光客專程來災區觀光,看在眼裡雖然不是滋味,卻也間接帶動了店裡的生意,回饋受災的住戶。但是時間一久,觀光客的熱度減退,生意反而變差了。她說:「現在偶爾才有一、兩個人進來光顧,開業兩年多,每戶住民所拿到的盈餘還不夠當初繳出去的成本。」 

而對於福利社開始經營之後許多團體的幫助,劉碧珍則是心存感激。除了埔里基督教醫院募款建屋、並在福利社內附設老人活動中心外,家扶中心也輪派分發了「勵行少年」來當志工。福利社販賣一般雜貨及日常用品,也零售埔里地區農特產品,並自製和農特產品相結合的烘培食品販售。有時福利社也會配合鎮公所或是民間團體,向鎮上民眾收費開班教授烘培、烹飪等課程,一來可讓大家學點技藝,二來也可為災民掙點收入。 

擔任大愛福利社發起人之一的廖裕盛說,因為經費有限,店內所販售的產品樣式不多,加上福利社就近搭設在組合屋旁,位置不在繁華的大街上,生意並不興隆。他們不是專職的生意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宣傳行銷,只能就這麼經營下去,期盼生意能有好轉的一天。 埔基在大愛福利社內設立的老人休閒中心,規模雖然不比其他活動中心大,卻是小巧玲瓏,在閒暇時也成了大愛村內住民們活動的一個地方,常常可看見他們在裡面做些休閒運動。許多由福利社和社區合辦的活動及教學課程,也常利用休閒中心的場地。 

在活動中心旁,一位住在大愛村的太太邊織著毛衣邊說:「沒辦法阿!生活要靠自己比較實在,福利社還是要一直經營下去。」她這麼說,或許福利社的經營賺不了多少錢,但卻成為災民們不向命運低頭的象徵,相信苦日子一定會有結束的一天。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