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岱君、李珮綺/台北市報導】「同志父母愛心協會」的召集人郭媽媽,有個十五歲向她出櫃的同志女兒,她用愛接納女兒,郭媽媽想告訴所有同志孩子們:「給爸媽一個機會」,鼓勵同志勇敢向父母出櫃,也幫助同志父母以健康的態度來認識自己的同志子女。

女兒十五歲出櫃 投身助同志家庭

郭媽媽的女兒今年二十九歲,在十五歲時就已經向她出櫃。郭媽媽的女兒從小打扮中性,不愛穿裙子、不玩洋娃娃,留著一頭短髮,也很愛運動,她在國小一年級時就發現自己喜歡女生,小學四年級時認定自己是同志,在國中三年級時才終於向媽媽出櫃。和大部分的父母一樣,郭媽媽經歷了震驚、難過和心疼,一方面是身為母親對於女兒未來的想像落空,另一方面是對女兒的不捨和擔憂。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郭媽媽

「愛孩子,就應該接納孩子的一切。」由於對女兒的愛,郭媽媽選擇理解與接受,和女兒一起學習成長,共同面對外界的阻力。在得知自己女兒是同志之後,郭媽媽才慢慢開始「做功課」,從書籍、網路各方面蒐集資訊,透過自行摸索漸漸瞭解同志的世界。這時候,接觸到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所舉辦的同志父母座談會,發現很多和她一樣的同志父母和孩子需要更多幫助,於是她於二○○四年開始投入「熱線家庭小組」,針對同志父母進行教育工作。

她發現當時國內資源很少,美國有同志父母組織PFLAG(Parents,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Lesbians and Gays),而台灣卻遲遲沒有正式組織,提供同志父母所需的資訊和專業的幫助。在同志圈流行一種說法:「當孩子出櫃(come out)後,父母就入櫃了。」在孩子出櫃後,父母則像是進入了櫃子裡,作為同志的父母親該如何反應成了重要的課題,於二○○六年底,郭媽媽與同志父母串連成立「櫃父母同心協會」,希望幫助更多同志家庭。

在接觸許多同志朋友的過程中郭媽媽發現,還未向家人出櫃的同志常常必須過著「雙重生活」,在面對不同的人必須展現不一樣的自己,生活大大受到限制,甚至為了保護自己的同志身份,申請兩種臉書帳號,以兩種截然不同的身分示人。而遲遲不向家人出櫃的原因常常是害怕父母不能接受,不再愛自己,用一連串的謊言來欺騙家人,甚至因此與父母親疏離。於是郭媽媽希望可以集結一群人的力量來幫助同志子女出櫃,告訴這些子女要和自己的爸媽表明自己是同性戀,一步一步該怎麼做。同志父母組成的「同志父母愛心協會」於二○一一年正式成立,由郭媽媽擔任召集人,希望還沒有出櫃的同志孩子能勇敢向父母坦白,也希望這些同志父母也能和她一樣,理解並尊重子女的同志身分認同。

幫助「櫃父母」有方法技巧

郭媽媽表示,同志父母確實需要時間來理解接納,但是就她的經驗來說,有七、八成以上的父母,在經過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溝通後,都能夠接受自己孩子的同志身分。同志要學習如何出櫃,如何自我認同並驕傲地表明自己是同志,父母也要努力地去瞭解自己的孩子,郭媽媽說,這些都是有方向有策略、技巧的。

首先父母若不能接受孩子是同志,心中有著根深柢固的偏見和歧視,第一步便是要化解這些排斥和誤解,導入正確的觀念。第二步,是要理性的觀察、感性的溝通,郭媽媽說:「沒有人比做父母的更了解他/她的過去,也沒有人比我們更想參與他/她的未來!」希望父母能主動瞭解孩子一路走來自我認同的心路歷程,做子女的也能敞開心胸和父母分享內心世界。若只是直接對父母宣告「我是同志」這個結果,通常令人難以接受。曾經有一個例子,有一位同志讓自己的媽媽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參與「同志父母座談會」,這位媽媽在聽了座談內容之後才恍然大悟「這樣是我的孩子在跟我出櫃嗎?」,當下只感到震驚、困窘又傷心,自然無法在當下立刻理解並接受自己的孩子。

第三步,鼓勵父母「多做功課」,敞開心胸接觸「同志世界」。通常最令父母措手不及、不安的是對於同志的無知、隔閡與茫然,現今社會越來越開放,很多管道可以獲得資訊,揭開同志世界的神秘面紗。郭媽媽說:「出櫃是最好的同志運動!」如果越多異性戀者願意去接觸、了解、接受他們,就更可以體認到「少數的美」也同樣值得欣賞!

郭媽媽也說,越年輕時向爸媽出櫃越好,因為爸媽可以趁早尋求外界支持的力量,例如看書、上網來獲得所需的資訊,或是尋求輔導師或心理諮商師的專業意見,這些都能幫助父母與孩子一同學習與成長。撒謊、欺騙的路越長,未來回頭就像橡皮擦一樣要將過去擦掉的部分越多,那對爸媽來說是心是更痛的。

延伸閱讀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

台灣人權之路與同(跨)性婚姻入法公聽會 —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郭媽媽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