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婉婷/台北報導】自由軟體的本質就是希望一個程式能夠被大家修改、被大家利用,發揮軟體本身的價值。「番薯小子」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原本是國外的遊戲軟體,在經過修改之後,變成一套富有教育意義的語言學習平台。而修改程式的人不是什麼資深的工程師,正是兩位目前正就讀大學的台灣學子。

「馬鈴薯小子」原是一套國外的遊戲軟體,是個專門給小朋友玩的裝飾遊戲軟體,小朋友可以自己發揮創意幫馬鈴薯配上衣服、眼鏡、鬍子等配件。不過這個只有簡單功能的遊戲軟體,在經過兩位學生的努力,以及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的鼓勵下,經過多番討論及改良後,融入中文、台語發音成為創新的語言學習平台,「那不如改名叫『番薯小子』吧!」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執行秘書孫賜萍便提出番薯小子這個名字,這個語言學習平台就叫作「番薯小子」,代表台灣人改良後的版本。

一場演講,點燃了一位大一新鮮人對自由軟體的熱情。「這麼好的東西(自由軟體)不用太可惜了!」就讀台大資工系的黃佑仁說,當時他才剛升大一,正好聽到孫賜萍在台大的一場關於自由軟體的演講,聽完之後憑著一股熱忱,興沖沖得便向孫賜萍留了聯絡方式,靠著這股熱情,黃佑仁就這樣闖進了自由軟體的世界。

在孫賜萍的引導下,當時僅是資工系大一的黃佑仁便開始嘗試修改「馬鈴薯小子」這套國外軟體,遇到不會的地方就靠上網搜尋來解決。後來黃佑仁的學弟游力,當時只有高三,也自願加入了修改馬鈴薯小子的行列,兩人都還在就學階段,因為興趣使然,兩人就自己開始研究起修改程式碼方面的技術問題,希望能帶給小朋友一個邊玩邊學習的平台。

馬鈴薯小子原本只有英文發音,加上了教育部台語字典的發音,變成會說台語了; 將原本只有配件圖案,加上中英文字詞,讓小朋友可以邊玩邊學單字; 改良軟體變成線上的學習平台,只要連上網路,有帳號、密碼就可以開始玩,不需要再費功夫下載; 還建立社群檔案自治的功能,可以自己上傳喜歡的背景圖片、物件甚至連語音也可以上傳。番薯小子增加了非常多新奇的小功能,改造這套原本沒人想玩的遊戲軟體,變成了令人驚呼連連的語言學習平台,番薯小子的修改充份發揮了自由軟體集結眾人智慧的創新精神,也證明了台灣學生的創意。

游力在修改番薯小子當時僅僅是高三學生,今年也順利的考上成大資工系,成為大一新鮮人。現在,這兩位年輕學子到各個學校及討論會上分享自己的開發經驗。當展示成果時,聽到原本英文的「ear」,變成「耳仔(台語發音)」時,台下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驚嘆的表情,這份的感動是無法言傳的! 

在分享的過程中,不時可以感受到,這兩位年輕學生是多麼陶醉在修改程式這件一般人認為無聊的事之中。黃佑仁說:「修改程式這類的事,其實只要自己做得開心,就不會覺得無趣了!」 

對於自由軟體,兩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游力認為自由軟體的功用在於補足商業軟體的不足,不用去跟商業軟體互相比較。雖然兩人都還在求學階段,但他們證明了一件事,自由軟體界的投入是不分年齡、不論輩份,重點在於是否能保有對自由軟體理念的認同與一股持續的熱情,就這麼簡單。

延伸閱讀

自由軟體的定義

自由軟體的教育意義

校園共享 教育部全網羅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