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謝佩芳報導】「遊民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也是社會的附屬品,更能直接反應社會問題的症候。」現任台北縣副縣長,同時也是國內研究遊民問題權威的台大社會系教授林萬億表示。

他接著說,世界各地都有遊民,尤其是大城市,西方國家因晚近高失業率的影響,造成都市邊緣有眾多的遊民,但是台灣和其他國家的遊民形成原因不同,我們不是高失業率的緣故,而是出在社會福利體系不健全的問題上,目前很多的法令及福利不能適時的照顧精神病患和身心障礙者,甚至是一些因產業外移失業的勞工,導致他們流落街頭,成為遊民。

「量」是遊民會成為問題的主要因素,一個、兩個就不會造成問題,但人一多起來就會影響都市、社區居民的生活。除了社會福利體系的問題,林萬億還指出都市更新所帶來的衝擊,例如拆除貧民住宅、闢建道路,無形中造成很多人流落在外,而得不到照料的精神病患和身心障礙者,以及因家庭因素如婚姻暴力流浪街頭的人,都是造成今日遊民問題的主因。

其實遊民和一般人一樣,只不過他們流落在街頭。林萬億表示,在國外他們叫遊民「Homeless」,不是「Houseless」或「Familyless」,這是因為「Homeless」不是沒有房子,也不是沒有家庭,而是他失去了家的感覺。這個道理和我們的「遊民」的意思是相通的,只不過國人普遍都對遊民都存有負面印象,使得遊民問題一直沒辦法獲得解決。

台北市萬華地區是遊民聚集最多之地,尤其是龍山寺一帶,林萬億指出,這樣的現象其實是一種「歷史的宿命」。在過去,萬華地區就有「乞丐寮」之稱,不但因為艋舺碼頭繁榮富庶,商賈旅客絡繹不絕便於行乞,而附近的龍山寺、青山宮、清水袓師廟,香火鼎盛之餘也被認為是慈善布施的發源地,於是,沿襲至今也成為遊民的聚集地,而且遊民並沒因為艋舺碼頭的沒落而減少,相對的因為臨近夜市的興起及商家林立,使得萬華成為遊民最多的地方。

對於現在台北縣市的遊民問題,林萬億提出他個人的看法,他認為要解決遊民問題就是要做到「三層式的輔導」,這也是現今台北市政府所採行的辦法。

第一層就是緊急救護,例如定點發送便當、棉被、睡袋等,以及提供緊急醫療救助都屬之。第二層是轉型過渡服務,但礙於國內「配套措施」執行困難,一直不能達到預定效果,所謂的「配套措施」就是指收容中心、職業介紹所及醫療機構間緊密合作,將合適的人選轉介,讓有工作能力的人有工作,身心障礙者有棲身之所。

而最後一層就是對遊民的持續追蹤的永續服務,不過,因為其他政策無法配合,常導致前面所做的努力功虧一簣。例如,現行國民住宅制度不能提供遊民「住」的問題,間接使得遊民又回到街頭,形成循環現象。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