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鄭東寧報導 

「人的歲月是跟時間在賽跑,而影像也是,身為一個影像藝術創作人,想要為土地盡一份力量,而用影像將它們保存起來。」在台北市政府台北客家文化藝廊展出的「『客家意象』-紀國章影像藝術展」,會場展出多張和客家文化相關的影像創作。在這次展覽當中,紀國章想要「用影像來紀錄保存這些充滿歷史、文化意義的客家建築以及人文活動」。

「台灣是個多災多難的環境,地震、颱風等等天災不斷,這些現象很容易就能摧毀一座古蹟,像是客家莊的三合院、四合院等等的建築。」基於這個立場,紀國章想用影像將這些帶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古蹟用影像保存住。他表示:「客家人與原住民是台灣社會一種遺忘的存在,在社會上是比較不被重視的。」一些帶有客家意義的文化,像是在新竹北埔的曬柿子、或是一些客家莊的三合院、四合院的建築,都是有可能絕跡的。 

這次的展覽是由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聯絡紀國章希望他展出的,但是在六、七年之前,紀國章就已經在拍一些客家、原住民消失的文化了。他說:「原本就會紀錄這些比較被遺忘的文化的影像,而這個概念,在經過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則更為強烈明顯。在九二一地震當中,許多一級到三級的古蹟都被瞬間瓦解,摧毀殆盡。」這些能夠保留一些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如果不能夠用影像保存下來,會讓一個文化徹底消失,「在這次展覽當中,其實沒有想要特別表達什麼,只是用一個影像藝術家的立場去拍攝,去保留這些充滿意義的文化。」

在花蓮縣壽豐鄉度過童年的紀國章,曾於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三年年間在法國巴黎留學,並取得國立巴黎第八大學視覺影像藝術研究所碩士文憑,在出國之前,他曾擔任過聯合晚報攝影採訪記者的工作,並獲得了一九八八年的台灣年度最佳新聞攝影獎等獎項。對於藝術,紀國章表示:「藝術家是不會因為自己是什麼人而影響創作。」而是要站在一種藝術家的立場去看待、去體會。 

「『客家意象』-紀國章影像藝術展」,現場展出的照片影像,包括了桃園客家村當中帶有鮮豔色彩的陶甕,表達出客家村熱情的景緻;以及在新竹湖口老街,日治時代改建的巴洛克式建築-紅色磚牆的外表以及拱形柱的建築方式,帶出了一種古典的氣息;還有新竹北埔曬柿子的農人辛苦勤勞的身影,顯示出了客家人百年來賴以維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以及苗栗通霄馬家村祭祖時的畫面,呈現出一股熱鬧的景象等等充滿客家文化的影像。

「『客家意象』-紀國章影像藝術展」,於即日起到四月三十日每週一到週五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在台北市政府六樓東南區的台北客家文化藝廊展出,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正宗表示:「辦這次的展覽,是希望能夠開發新的客家意象,也就是開發客家文化新的意涵,而在這台北客家文化藝廊展出,則是希望能夠推廣客家文化,不限族群地開放這個地方,讓大家都可以來參觀。」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