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亭均/生命力報導】這幾年接二連三的颱風使得台北市文山區景美溪河水氾濫,有潰堤危害居民的危險。台北市政府編列大筆預算,採用傳統的水泥施工方式來整治景美溪,在景美溪的河床河岸鋪上水泥,讓景美溪變成一條如同人造的大水溝,對生態的造成很大的影響。當地社區團體「文山新願景促進會」的常務理事陳文生知道後,發揮他在文山社區大學所學的知識,蒐集資料、請議員幫忙召開公聽會,充分反映民意,要讓市政府改變政策。最後市政府在景美溪的六個地方,採用尊重自然原則的「生態工法」來整治景美溪,扭轉景美溪被變成一條大水溝的命運。

從民國八十七年開始,接連的溫妮颱風、琳恩颱風、象神颱風等風災肆虐,讓景美溪只差一點五公尺就溢堤,造成老泉里等附近居民的不安。台北市政府為了景美溪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著想,於八十八年底編列預算,將在還未築堤的一壽橋到恆光橋的部分加蓋堤防,施工方式仍為三十年前作水溝般的方法:兩岸用水泥灌成斜坡,讓河川變得像條大水溝一樣,使溪內的生態被破壞殆盡。

八十九年初市政府已經開始對景美溪採用傳統方法施工。文山新願景促進會的常務理事陳文生,雖然還只是文山社區大學的學員,但當他聽到政府使用不顧生態的方法來整治景美溪時,便開始運用從社區大學學來的知識,想要改變這一切。陳文生指出,歐美國家在五○年代已經採用原始的生態工法來整治,將溪流傷害降到最低。而過去台灣的政府認為,水泥業在建築中是強化結構體的基本材料,也可帶動商機,於是就使用水泥來整治景美溪,卻沒有考慮到生態。然而生態好壞關聯到溪流好壞,若是水中沒有浮游生物和藻類,對週邊環境影響很大,水質會發臭,就像居家附近的水溝一樣,如果河流中沒有長青苔,代表河水已經酸化,是不良的水質。 

為了呼籲政府和民眾注意,陳文生在文山新願景促進會的理監事會時提出議題,陳述政府對文山景美溪的整治做得一塌糊塗、沒有兼顧生態。大家也認同他的提案,最後決定由陳文生作為此案的小組召集人。陳文生藉著社區鄰里資源,發起連署,將議題擴散出去,讓鄰里居民了解。連續三、四天,就連署了兩千多人,還有一些老人家說「我不會寫,你幫我寫,我來蓋手印。」 

陳文生利用電腦製作海報,將他記憶中的景美溪生態展現出來,配合生態學者的印證,還有地方耆老做口述歷史的比對,讓居民回顧景美溪過去美好的生態動植物。陳文生另外還結合週邊社區發展協會和公民的力量,形成聯盟,來和市政府爭取合理的施工方式。這些人一起成立景美溪工作坊,邀請一些專業的老師來為社區居民講解生態工法和專業知識。像台大城鄉所的羅秀華老師、台灣駐索羅門農地團水利部門的專家鄭紹春,講解生態和河川水利的基本概念。他們邀請連署的居民來免費上課,希望居民們能關切並深入瞭解這個和自身週遭環境的議題。

陳文生會對溪流議題如此關心,是因為生長環境的緣故。「那時候溪流是很清澈的。」陳文生說,小時後在新店溪旁長大,放學回家喜歡跟鄰居孩子一起到溪邊玩耍,附近野香蕉、番薯、野果實,只要用心就可以找到。當時就可以發現,以前的人曾經用石籠來整治溪流。石籠這個方法,是用鐵絲網將石塊包在裡邊,減少河水對地表的直接衝擊。石籠底下還會有魚群生長的空間,且受損率低,幾十年都不會壞,是個很好的方式。這樣自然的整治溪流方式,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陳文生說,景美溪整治工程在八十八年時已經開始施工,採用的水泥只要十五、二十年,很快就會風化壞掉。而且泡在水裡的水泥又有許多化學製品,會污染水質。以前景美溪的上游還有電鍍工場,將廢水排放到景美溪,更加深污染。現在市政府為了保護老泉里幾十戶的居民,花了六億加高堤防,卻沒有做疏濬。築堤方式只是治標不治本,夏朝的袞治水就是只加堤,沒有疏濬,才會失敗,現在的政府卻沒有學到教訓。而陳文生所呼籲的生態工法是採用石籠和自然的石頭來復育溪流生態。河流兩旁是用自然石頭推疊成的拋石和石籠作成護岸,魚類、昆蟲、蛙類也可以棲息。接著保留草坪,用石板做散步道。上面種草皮,外面再種矮灌木,還可設置休閒道。接近道路的部分,則種大樹。「靠近河流設置的親水台階,還可讓小孩子在溪邊玩一整天,家長也不用擔心。」陳文生說。

八十九年六月份,文山新願景促進會趁著市長馬英九「文山走透透」的活動,向市長陳情。當時在市長旁的養工處官員說是因為過去都用水泥施工法,所以現在也沿用過去的方法。這回答讓文山新願景促進會很不滿意。陳文生於是透過文山區社團協調。開始編制資料檔案、寫陳情書,向市議員提出明確的意見,請議員召開公聽會,使工務局局長李鴻基認同他們的理念。李鴻基也表示,在不影響防洪安全的條件之下,可以考慮做生態工法。另外他們也向養工處新上上任處長羅俊昇提出訴求。最後羅處長終於答應,在還能挽回已發包工程的景美溪六個地方,進行生態工法的施作。

陳文生說,政府針對溪流整治的分工很不明確,以地方為單位,各自為政。像景美溪如今常常會氾濫,就是因為石碇山坡開發以及北宜高速公路的建設,都沒有做好水土保持,以至於地表被沖刷。政府在做公共工程開發時,沒有做好環境評估,施工準則沒有按照正確的規定。陳文生呼籲,政府管理河川要一元化,不能再拖,河川碰到縣市共管處,總是不能協調。大台北地區在三十年內完全沒有疏濬,就是因為卡在縣市共管,所以河川管理應由中央政府來全權統籌。

延伸閱讀

養護工程處

生態工法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