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秉持著為車禍受害者爭取法律保障的意念,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一直默默關心車禍受害者的權益,為的只是希望那些朋友能夠得到一個公平、公正的審判機會,並得到合理的民事賠償。

早在柯媽媽推動強制汽機車責任險立法的時代,協會當時的身份是「中華民國車輛受難者救援協會」,配合柯媽媽的訴求,促使立法通過責任險的法令。現任的秘書長蔡弘農表示,當民國八十七年二月正式通過強制汽機車責任險法案後,柯媽媽認為奮鬥了那麼久,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救援協會的身份是可以正式結束工作了,所以在那之後不久,救援協會正式宣告解散。 

但是車禍案件不斷發生,還是有許多的受害者希望可以求取幫助,一旦結束協會工作將使受害者求助無門,有鑑於此,在幾位熱心的朋友奔走下,協會獲得縣議員的支持繼續辦理車禍事件的諮詢,並改組正式成立為「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繼續幫助受害者的需求。 

目前協會的工作項目以免費的法律諮詢、責任險的協助辦理、車禍相關民刑事責任協助、及肇事責任的研判等為主。蔡弘農說,因為協會人力資源並不充裕,他們要做的事情很多很雜,基本上在打官司的部分沒有辦法每一個都能兼顧到,也只能盡量的提供法律上的諮詢,以補不足。不過針對幾個重大的傷害案件,協會還是會列為專案追蹤處理,每隔一兩個月會打電話關心目前的官司進度,並提醒受害者要注意哪些事情。 

蔡弘農也說,如果協會發現車禍案件的家屬的教育程度不高、是孤兒寡母或是家裡只剩老年人,因為他們在處理法律事件上的能力較低,所知的法律知識又不足,協會都會盡所能給予最大的協助。其他的人若能自己應付民、刑事案件,則還是會以電話諮詢為主。 

車禍關懷協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所有車禍案件最大的困難點就是車禍現場的研判。蔡弘農認為,目前法律在對車禍鑑定方面的規定並不完善,也沒有一個專門負責鑑定工作的人,所以當一場車禍發生後,在警力大多投入治安問題的前提下,往往只是出動管區警員或是專業背景不夠的人做現場取證,結果易造成鑑定報告中的疑點重重,而不夠專業也會發生取證錯誤或不足的地方,讓日後在法庭上的證據引用容易出現爭議。再加上一個對交通意外知識專業度不夠的法官,還要依賴那份很難讓人信服的鑑定報告來審判,實在很難達到公平公正。 

蔡弘農說:「法律一切講證據,但是現場採證不足、鑑定人員不夠專業,法官又必須以不成熟的報告來當辦案基礎,這樣子對受害者家屬來說,是很可憐的。」因此協會也正在推動警政署應在各縣市成立專業負責車禍鑑定的處理小組,以專業的交通警察來投入鑑定工作。而交通部也開始研究現在車禍鑑定委員會的扮演角色,未來該何去何從,他個人也很高興可以看到很多政府部門都已經開始為正面的改進做努力。 

未來協會的努力目標是希望可以繼續將車禍死亡率降低百分之三十,從八十四年的七千四百多人減少至五千人;並繼續推動強制汽機車責任險的辦理,通盤檢討責任險實施以來是否有確定落實工作;以及努力推動專業鑑定部門的成立,讓日後交通事故上的爭議可以減至最少,確立鑑定制度。 

不過蔡弘農也知道,協會人員力量有限,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還是希望可以先從自己的事情做起,慢慢讓社會可以肯定協會的努力,因為光是要完成協會成立宗旨的目標,那些工作就做不完了,他們還是希望可以盡最大努力做多少算多少。他說:「唯有得到社會更多的支持肯定,才會有更多的資源能支持我們,而協會減少車禍發生率的目標,才可以盡快達成。」 

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

住址:台北市寧波西街33號3樓之一

電話:02-23219533

傳真:02-23935946 

http://www.trvsa.org.tw

E-mail:trvsa@ms37.hinet.net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