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文、林允中/台北市報導】凌晨一點,郭登源帶著頭燈,在至善明哲園的稻田中,徒手抓蟲,只因為他堅持不用農藥。「噴灑農藥不是量的多少,到底什麼是在安全標準?有農藥就是不對,我只在乎有還是沒有。」郭登源十年前開始種田,由於看到都市污染嚴重,想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於是改為種植有機作物,並開放民眾來認養稻田,體驗農耕。

https://www.youtube.com/embed/3puMoTy_9vM

郭登源堅持他的作物不加任何藥劑。記者朱仲文/攝影

郭登源年輕的時候從事建築事業,只有高中畢業的他,因為想讀書,進入補習班進修,也因此爭取到管理職,他曾經一次要管理兩百個工人。「我只是工頭啦。」早上的他在工地,晚上有時間就唸書,他對大地有一份熱情,不管是在建築上,還是對他家園的環境。

郭登源不是靠農業營生,當農夫只是他的興趣。記者朱仲文/攝影

「我爸爸不懂得怎麼用化學農藥,光著腳泡在田地裡,沒幾年他就過世了。」郭登源時常回家幫忙,也暴露在化學農藥、殺蟲劑中,掉光頭髮和牙齒。他看到荒野保護協會,給了他環保的概念,後來他加入農會,認識有機農業,並開始從是有機農業。

因為有了建築概念的基礎,郭登源理解大地,愛護大地。記者朱仲文/攝影

郭登源的有機稻米,最特別的地方是認養制度。民眾可以用一個月一千元的價格,認養一塊十平的田地,上面種植稻米或是蔬菜等,每個禮拜抽空上來照顧,等到收成後可以享用所有的有機米,每次大約有十五到二十斤這麼多。「收割前我會先通知客人,請他們上山看我碾米。」

郭登源熱心解釋認養田地的制度。記者朱仲文/攝影

「我只是提供一個地方,大家可以來走走,吃吃健康。」郭登源發展的不算是觀光農業,他的貢獻只是不斷的努力進修,堅持他的理念。

記者朱仲文/攝影
記者朱仲文/攝影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網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