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啟賓報導】台上舞者與台下觀眾,紛紛用雙手,打著節奏明快的節拍,高齡九十三歲的「日本國寶級舞蹈家」─石井綠,緩緩從台下觀眾席走上舞台,便開始恣意地舞動輕盈腳步,彷彿重現六十多年前與蔡瑞月共舞《豐年》的光景,也為歷時三天的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成就出舞蹈文化中最美的一場「豐年祭」。

由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在九月二十九日拉開序幕,以懷念她對舞蹈的貢獻。一九二一年生於台南的蔡瑞月,畢生致力舞蹈文化的推廣,是台灣第一代的知名舞蹈家。因她生前對舞蹈的熱情、土地的愛,及受政治迫害而入獄時所創的舞作─「牢獄與玫瑰」,讓她的舞蹈研究社被後世冠上「玫瑰古蹟」的美名。

此次舞碼皆在玫瑰古蹟演出,有別於一般劇場黑盒子的展演空間形式,從事出版事業的觀眾鄭先生表示,「以前都在被黑幕圍繞的室內空間觀賞表演,但這裡有樹、有草皮,抬頭一望就是天空,感覺台上舞者的動作特別自然生動。」開放空間的演出,帶給觀眾新的觀賞角度。

此次舞展,以蔡瑞月生前最著名的作品《女巫》開場,其中經典作品《傀儡上陣》,反映蔡瑞月她生命中大半時間受著政治束縛的不堪心境。觀眾吳姿儀說:「它的悲傷氣氛,最讓我印象深刻。」此外,《五三一‧阮想伊》中舞者與玫瑰的若即若離,如同蔡瑞月與玫瑰古蹟間,糾結纏繞的生命情感。

除了紀念蔡瑞月之外,也紀念與她生前有關的人、事、物,特別邀請蔡瑞月啟蒙恩師,「日本現代舞之父」石井漠的後人:石井綠、石井登、石井早苗與折田克子等人,協助指導演出石井漠的著名作品《機械是活著的》、《黑娃娃的步態舞》以及《瘋狂的動作》。姐姐也是舞者的觀眾溫志超說:「我姐叫我一定要來看看石井漠的作品,它的舞碼雖短,但意義十分深遠,提供給觀眾很多的想像路線,去下不同角度的註解。」

這次舞蹈節,是台日舞團難得合作的成果,其中以在日本舞蹈界地位極為崇高的石井綠最受矚目。與蔡瑞月有著逾半世紀情誼的她,雖然今年已九十三歲高齡,卻親自指導台灣舞者,詮釋她與蔡瑞月在二戰時期勞軍巡演的舞蹈作品《惜春》、《豐年》,重新讓世人了解,大動兵戎時期的舞者,如何運用一步一履,襲染人心、喚醒良善人性。當壓軸的《豐年》結束時,台下觀眾的掌聲持續近一分鐘,為首屆蔡瑞月舞蹈節劃下完美的句點。

「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的落幕,不是個結束,卻是另個開始」,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研究小組成員鄭伊絢如此說到,這次舞蹈節,是替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明年五月的重新開館暖身。她說:「未來這裡預定規劃紀念館形式的視聽區,播放歷史紀錄片,讓大眾也能了解蔡瑞月和台灣舞蹈史。另闢的三間研究室,會開放給文化工作者作研究,原先的咖啡館『最後的華爾滋』也將保留,舞蹈劇場更會不定時地舉辦表演。」

除了本身空間的利用,基金會將與教育層面連結,藉由與鄰近小學合作,履行舞蹈與教育揉合的理想。蔡瑞月的學生蕭渥廷認真地說:「舞蹈的意義,不在於跳出很美的動作,而是懂得認識自己的身體,讓小孩子能夠進來看看,順帶教育一番,是絕對有必要的。」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也和附近社區互動,向外散播文化氣息。鄭伊絢說:「於外,中山北路上有很多文化古蹟、藝文空間,『文化地圖』的合作構想,是絕對需要的;於內,每季規劃不同主題的展覽,把文化意識從這裡開始發散。」前來觀賞表演的美術工作者陳慶雄表示:「實驗精神是營造文化氛圍中,極其重要的概念。」對一個重生的文化空間,任何一種嘗試都絕對是正面的。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朵歷經火燒的玫瑰,會用綻放它最美的蕊瓣,來告訴世人它為新生所作一切努力的成果。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