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晉仰/生命力報導】「這棵相思樹要移到那邊比較好」、「在這裡種些山藥,明年大家就有的吃了」每個星期六的早上,在新莊高中教室地下一樓中庭的苗圃,總是會有一群新莊的民眾在這翻翻土,澆澆水,甚至為植物生長的特性規劃與討論苗圃空間,如今,在這塊苗圃上,隨處可見蕨類與香草類植物,肥大的蚯蚓在土壤中不停鑽動,為這塊苗圃帶來新的生命力,而這也說明了這三個多月來,花草新莊工作團學以致用的驕傲。花草新莊工作團負責人顏嘉成說,透過新莊社區大學的課程學習,工作團要讓新莊的花草環境更美麗。

「長久以來,我們對於我們生活環境其實沒有太大的自主權,所看到的街景都是政府單位規劃的,這樣的方式對社區民眾而言,只會對環境空間更冷漠,唯有在環境的規劃上,加入社區民眾本身的意見,從原本的私領域踏進公領域,這樣的環境才會有感情,而這也是成立花草新莊工作團的最大目的」花草新莊工作團負責人顏嘉成說。他表示,剛開始藉由成立花草流通銀行制度,讓每個社區民眾都能互相交流花草盆栽,並建立起花草栽培的苗圃,提供交換的空間,進而在社大內推出香草園、蕨類園和中藥草園等,未來也會陸續從事新莊的生態觀察、花草新莊資料庫建立等,並進一步對通學步道、傳統市場、老街、廟埕等作街角空間的規劃,先從學校做起,再踏出校園走進社區,一步一步來,總會看到成效。

除了每個星期六早上在新莊高中的實作課程外,二、三十位的學員也在其它的時間,參加生活園藝、與植物作朋友等相關課程,從中學習植物的生長特性、土壤有機改良法、移植步驟等知識,並在苗圃上應用所學,讓苗圃更生機盎然。花草新莊工作團團員吳秋芬說:「沒辦法,我就是比較雞婆,對於故鄉的土地與環境有份感情在,再加上喜歡投入人文方面的社區工作,就來這裡種種花草,看能不能對新莊的環境有所改善」。另一團員詹鳳鑾也說,來新莊社大上了一些課程後,對於泥土改良、防制病蟲害等也比較有經驗,就想來這裡種看看,一方面改善環境,一方面也可和其他團員作花草盆栽的交流。雖然大部分的團員都想把所學的知識用在改善自己居住的社區環境,但他們卻承認仍有其侷限在,他們表示,社區大樓管委會的外包利益與村里長之間的溝通是最大的困難與阻礙,所以現階段也只能在自家的公寓陽台種種花草了。

「因為大部份的團員都還在摸索與學習,所以當初沒有預定那麼快走出校園,但樂生療養院的老樹問題刻不容緩,一些團員也紛紛投入參與搶救老樹的行動,成立了保護新莊老樹樂生聯盟,這樣的投入反而讓我們更貼近社區」花草新莊工作團負責人顏嘉成說。他表示,雖然目前已找到林口高中、淡水國小、新莊體育場等收容地方,但老樹的移植工作還是相當繁雜,像移植前的植物調查、斷根工作、移植監督與後續追蹤等都需要團員與義工的大量投入,才能讓這些珍貴的樹種存活。參與老樹工作移植的團員吳秋芬說,老樹能活那麼久相當不容易,如今卻要砍掉它,當然要跳出來為它請命,俗話不是說「山不轉,路可以轉」,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雖然我是當兵完才北上新莊工作,但我早已把新莊當作我的故鄉了」花草新莊團員陳國良說。他表示,在新莊已經很少看到綠地了,來這裡一方面學習,一方面也希望改善社區環境,結合一些在地的力量,不僅為老樹,也為新莊綠地保留一些生命力。團員詹鳳鑾也說,到社大上課後,認識了一些花花草草,當然想融入社區做一些環境推動的工作,只是目前的大環境仍是以建築去設計環境,而不是用環境來規劃建築,所以根本沒有空間為自己的社區來作改變。

花草新莊工作團成立至今也有三個月了,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團員四處去野外採集花草,並在苗圃種植與交流,從無到有的過程中,為樂生老樹請命過,也曾為社區環境努力過,新莊容貌的逐步改變見證了他們的埋下的夢想。就像工作團的招生宣傳所寫的:「剛開始,花草從一點出發,慢慢地,這條街蔓延到下一街,漸漸地,花草沿街,街沿花草」,工作團負責人顏嘉成也笑著說,看到社區的環境在自己自主的情況下慢慢改變,就是最大的快樂與收穫。

延伸閱讀

保留綠色資產 為新莊老樹請命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