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怡君導覽】政府為了增加消費刺激經濟,立法院已三讀通過「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按照人頭每人發放三千六百塊的消費券,許多商家已經搶先喊出各種方案,趕搭這波消費券風潮。然而不管是施行此項方案所需的經費預算,將由誰承擔?或是真的能夠達成政府當初的美意,民眾的消費習慣會因這三千六百塊而改變嗎?針對消費券政策是否為對症下藥的良方,各方有著不同的看法。

網友百事解舉出了日本日立公司於一九九九年為度過經營困難的危機,要求旗下員工每個月一定要購買一項自家產品;同年日本政府也推出消費券方案,前者成功化解危機,後者卻失敗了,其中的差異在於:

目標的明確性,日本政府的消費券等同於現金,產生了替代效應,民眾使用消費券購物,將現金存下來;日立公司以商品為明確目標,要求日立員工要消費自家商品,明確的達到目標營業額,確保公司生存可能。

長期關心公眾議題的部落客Torrent也舉出今年三月美國布希政府為刺激國內內需市場採行退稅政策,雖然有一時的功效,但隨後金融風暴來襲,證明經濟危機並非光靠擴大消費就可以解決,台灣的情況更是如此:

台灣這個出口導向國家,內需再怎麼提振都救不了外銷市場的持續低迷。

Torrent指出過去許多國家的減稅方案是在大額舉債與稅賦不平等的狀況下進行,獲益的僅是巨富:

舉債發放的消費券後,最後買單的仍是受薪階級,而不是一再減稅、免稅的財閥巨富。

社運工作者簡錫堦也指出施行消費券政策所支出的高額經費,日後仍然會以納稅等形式轉嫁到納稅人身上,不認同是項德政:

(消費券)增加的負債八百二十億元,將轉嫁到全體納稅人身上。不公平的稅制讓富人避、逃稅負與承擔國家巨額債務,消費券不過是提前消費的窮人互助券。

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的部落客HOW認為發放消費券也有其合理之處,但是只能透過內需消費短期穩定一部分經濟,並不是長遠之計,政府對於經濟政策的全盤規劃才是能否帶領全民走出經濟危機的關鍵:

根本的問題還在:那接下來台灣產業的火車頭是誰?這個問題也同時在文官和政治系統傾軋下搖擺不定,到現在都還沒個明朗的方向。

消費券政策看似是政府發給了人民一個大紅包,然而這真的是合時合宜、對症下藥的一項政策嗎?究竟能不能達到政府刺激消費的本意,達到最大效益,需要等發行之後才能揭曉答案了。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