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謝美萱報導】加入「勵德新竹少年監獄服務隊」之後,沈亞瑩投入了與受刑青少年相處的社團生活,從大一開始她就積極參與每一次到少監出隊的機會,現在大三的她已經是隊上的副隊長了。

「勵德新竹少監服務隊」是全國大專院校唯一為受刑青少年服務的社團,問起沈亞瑩當初是出自於什麼原因參加了這個社團,她說「一般服務性社團的對象多是小朋友、老年人或病患,所以我想試試看其他的領域,我當時就覺得受刑人是很特別的,可能我自己性格裡面有叛逆的因子吧。」說到最後一句,沈亞瑩自己不好意思起來。 

談起第一次出隊,沈亞瑩說當時的心裡真的非常緊張。「雖然事前的準備已經很充沛了,可是站在少監的外面時,意識到等一下真的要跟他們(受刑人)接觸,心裡還是會害怕。」少監裡的受刑人年紀大多介於十四到十八歲,但也有少數是二十歲出頭的,他們的刑期最多十五年,犯下的罪行包括竊盜、搶劫、強暴等。 

第一次開始和少監的同學接觸,沈亞瑩想,既然都來了,一定要甩開自己內向的個性,以前社團裡的學長姐們告訴他們,少監裡的同學會考驗新來的隊員,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懷著誠意而來。「少監裡的同學對於出隊很多次的隊員都很尊敬,因為這些隊員不是抱著來少監看看的心態,而是非常認真的。」沈亞瑩在心裡也默默的給自己訂下這樣的目標。 

在沈亞瑩的記憶裡,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少監同學阿德(化名),就是她第一次出隊時認識的。當時阿德也是剛剛進入少監,兩個人都是這個環境的「新鮮人」,所以特別有種相互打氣的感情,每一次少監同學和勵德隊員的「自由交談時間」,阿德都會來找沈亞瑩聊天,後來沈亞瑩也常常寫信鼓勵阿德,但是以阿德當時剛入獄的限制,是不被准許回信給朋友的,沈亞瑩就這樣寄出一封一封沒有回收的信。 

「有時候也會懷疑,這樣寄信有沒有價值,對他真的有幫助嗎?」不過沈亞瑩的付出並沒有沈入大海,就在阿德要轉到台南成人監獄前,勵德服務隊又到新竹少監出隊,阿德給了沈亞瑩第一封回信,信裡寫著對沈亞瑩的感謝,最後還署名「永遠的四十八代一組阿德」,四十八代一組是沈亞瑩在勵德服務隊的級別,阿德竟以此自稱,令沈亞瑩感到自己對阿德的支持受到了肯定。 

回顧起近三年來和少監同學接觸的感覺,沈亞瑩篤定的說,她期待的是平等的朋友關係,「我覺得我們留下的故事不用太燦爛,平實一點的感情比較真實吧。其實很多少監裡的同學社會歷練都比我豐富,有時候我會想,我究竟能帶給他們什麼?後來我覺得,純真是一種力量,用自己示範一種單純的生活形態也是幫助他們的一種方式吧。」 

從去年七月開始,法務部為貫徹教育刑理念(監獄學校化),將新竹少年監獄改制為「誠正中學」,高雄少年輔育院改制為「明陽中學」,誠正中學以受感訓處分的少年為對象,明陽中學則專收少年受刑人,我國的少年監獄也將從此成為歷史名詞。所以沈亞瑩所在的「醒新社勵德新竹少年監獄服務隊」也改名為「勵德青少年服務隊」,他們將繼續到桃園少年輔育院和新竹的誠正中學服務,陪伴受刑青少年走過這一段特殊的歲月。 

仔細回憶和少監同學相處的畫面,沈亞瑩的臉上充滿了溫暖的笑容,「這兩年多來,我肯定我帶給他們的東西,但是更肯定他們帶給我的。」與受刑青少年一起渡過的社團生活,一經一緯創造出一個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為沈亞瑩的大學生活釘下了一個特別的註記。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