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蔡依芸報導

滬尾砲台是淡水古蹟園區重要的歷史遺跡之一,走過當年劉銘傳親題的「北門鎖鑰」門額下方,學生們正分組進行著導覽小志工的培訓工作,他們是台北縣正德國中的學生。「大家看到地上的圓形基座,就是從前放置主砲的地方,因為大砲全部被移走,現在滬尾砲台已經看不到大砲了…」正德國中二年級的郭俊麟為學弟妹解說著砲台的歷史。

正德國中鄰近淡水古蹟園區,為了建立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同與了解,同時培養他們服務的精神,學校特別成立文化導覽社。每個星期三下午的社課時間,社團成員在指導老師陳傅俊的帶領下,前往淡水紅毛城或滬尾砲台進行導覽解說、培訓和環境維護工作。由於紅毛城建築年代久遠,結構損壞,目前正封園整修中,因此文化導覽社現階段將服務重心放在滬尾砲台。

來到滬尾砲台,學生會機動性地為個別參觀的遊客導覽、解說。另一方面,他們也依據領域的不同,分成「地理形勢」、「砲台佈局」、「動植物生態」、「歷史背景」四個組,階段性地做導覽培訓,透過反覆的練習模擬,加強解說技巧與熟練度。此外,學生們也配合園區方面的需要,協助從事古蹟維護和清理水溝、打掃落葉等環境整理工作。

正德國中二年級的李偉廷原本是一位害羞、內向的小男生,然而古蹟導覽工作幫助他突破了許多心理障礙,李偉廷表示,加入文化導覽社參與培訓後,除了學會如何解說、介紹歷史古蹟,獲得成就感外,最令他開心的是,現在他已經可以在陌生遊客面前大方地侃侃而談了,擔任導覽小志工讓他建立起自信心,說話變大聲,也使他的性格變得開朗許多。

「導覽工作讓我感到很充實、快樂,每次為遊客解說,我都在心裡告訴自己要把最好的表現拿出來。」接待過香港社區發展研究單位外賓的陳俊彥同學說道。由於家族中多位成員都從事文史保存相關工作,耳濡目染之下,陳俊彥從小就對歷史古蹟充滿興趣,他表示,導覽工作除了可以吸收更多關於文物古蹟的知識,也訓練出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些都是在課堂中無法獲得的東西。

淡水紅毛城導覽志工隊長陳傅俊表示,對於許多參觀淡水紅毛城和滬尾砲台的遊客來說,接受這些小導覽員的帶領、介紹是相當新奇的經驗,幾位導覽小志工優秀的精闢解說更讓他們印象深刻。雖然有部分學生在面對遊客時顯得有些膽怯,說話聲音小,解說也較為生硬,但他們的努力與服務精神仍贏得遊客們的正面肯定。有了這群導覽生力軍,也讓歷史悠久的淡水古蹟園區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陳傅俊目前也擔任文化導覽社的指導老師,他特別指出,不少參加文化導覽社的學生原本在班上的學業成績排名都是倒數的,然而藉由服務學習的推動,從事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擬出導覽解說稿,實際導覽訓練,到事後撰寫心得報告,透過聽、說、讀、寫的多元學習,除了增進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也讓他們領悟到唸書的方法,在術科表現上有顯著的進步。

「過去許多在地的學生,現在都回來淡水從事文史發展、古蹟維護等相關工作,我相信只要秉持著『教育生根,文化傳承』的精神,將服務學習融入鄉土教育中積極推展,將來這些孩子一定會再回來,發揮所長,為地方所用。」陳傅俊微笑著說。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