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書琴/生命力報導】楊英風,一位曾被法國<<美術研究>>雙月刊譽為「指導世界未來雕塑方向之大師」,也是啟迪雕刻家朱銘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分布於全球,世界各地都留有他的創作,透過藝術作品刻劃自己及周遭人的人生。

在台灣,楊英風結合建築與浮雕的作品,大多都坐落於校園中,光是交通大學校園內便收藏十二座;一九九七年時,為紀念宜蘭先民墾荒的精神,更在宜蘭縣政府廣場大膽結合枯木與不鏽鋼雕塑,矗立起「協力擎天」的作品,大刀闊斧的氣魄令人印象深刻。

「倡導中國文化現代化,齊心研究中國生態美學」是楊英風美術館的宗旨。博物館外觀成狹長三角的侷促空間,不易引人注目;走進館內,層層相疊、樓中有樓,從地下室開始慢慢向上攀升,運用了中國庭院的設計方式,使得空間的變化豐富,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空間感,這就是楊英風的精神。美術館主任游元隆先生說:「美術館的格局是楊大師親自監工所完成的。」

地下室大多佈置楊英風的早期版畫,如「土地公廟」主要是描述台灣鄉間小民虔誠的心,及各時期的藝術作品和楊英風的生平事蹟;而在二樓方面,展示的是鑄銅作品;三樓則是主題式展示區,展示著楊英風結合了現代都市外觀和東方思想的不鏽鋼藝術作品,及一些近期的作品。

楊英風美術館內部更包含了研究中心,游元隆說:「楊大師先前就有數位化的觀念,會將照片歸類編號存檔。」研究中心因為楊英風先生的用心,並著手積極的整理出楊英風先生重要的著述、論文、日記以供大眾研究,成立了一個楊英風數位美術館,將楊英風生前彙整好的資料透過數位科技,傳播給大眾。

楊英風的作品在各個不同的時空背景產生了不同的風格,最大的轉折是在因緣際會下前往羅馬進修,在羅馬,他體認到東、西文化及美學的差異,領悟出「天人合一」的哲理,長子楊奉琛說:「這一時期造就了一代大師的創新理念,大膽且前衛。」

而楊英風最足以為外人稱道的莫過於首創了「景觀藝術」,楊英風眼中的景觀藝術不同於西方的「地景藝術」,景觀一詞是指廣泛的環境,及人類生活的空間,包括人類思想及感官可及的空間。以日月潭教師會館的浮雕「日月光華」為例,在日月雙神的浮雕上,以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形容日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解釋月神,是以中國天人合一的詩性、智慧和中國的生活美學、生態美學所凝結出來的造型藝術,在台灣這是第一件景觀藝術作品。因為楊英風先生的創作風格,「景觀藝術」一詞也在藝術界傳開了。

楊英風的精神影響了他的家人、他的學生,並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作品告訴世人,藝術不是商業化下的產物,而是因應著環境去造就自己的藝術,不是為己也不是為別人。楊奉琛說:「父親在藝術上無我的境界,使我投身進入這個領域。」也因秉持這樣的的堅持,楊英風的作品也才能享譽國際,深深打動每一個人。

楊英風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31號

聯絡電話:2396–1966

延伸閱讀

楊英風美術館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報導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