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崴崴/生命力報導】台灣基層婦女勞工中心的召集人林美瑢女士,十三年來不斷地為台灣的女性基層勞工爭取權益。她常常到工廠拜訪有需要的婦女,或者是婦女主動到辦公室或是透過電子郵件和她談談近況,在了解她們的問題後,她便徵詢律師顧問的看法,提供她們意見。就這樣,林美瑢鼓勵了無數的基層女性自覺自發,參與工會,爭取應有的權益來改善生活。

在高雄長大的林美瑢,母親和當時社區內大多的婦女一樣,都在做家庭手工。她說,「我從小就跟著媽媽在家裡幫人家做手工,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東西,人家卻常常不要,在我看來,不論是媽媽還是別的女性,都一直被剝削,做手工的婦女在工作中損失的往往比獲得的還要多。」因此她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深深體會到基層女性勞工的苦處。在林美瑢的母親罹癌死亡後,她的人生觀也因此大大改變。她恍然大悟,金錢雖然能改善家庭生活,但是卻無法挽回母親的健康,於是她開始去關心更多的家庭。

林美瑢說,在八O年代,高雄有許多漁民跟著大企業的船隻出海捕魚,卻因為企業老闆沒有支付在他國海域捕魚的費用,加上當時台灣的外交關係相當薄弱,造成許多的漁民被扣留在外,林美瑢便從探訪他們的家庭開始。她發現,許多家庭都共用一個戶籍,住在違章建築裡。漁夫的妻子更是痴痴地做著手工等待丈夫歸來,他們的小孩就在一旁藉著微弱的燈光看書,生活很辛苦。林美瑢驚覺社會發展的背後,有許多犧牲者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從那時候開始,我已經跳脫不回原來的社會裡了,我覺得我應該和這些弱勢的人站在一起,親身參與他們的世界來尋找一條出路。」 

於是林美瑢開始在原住民的部落間遊走拜訪,見到許多原住民婦女被逼迫成為妓女,男性為了微薄的薪水去當建築工,只為了貼補政府要他們興建房子的不足費用。她發現這樣的開發政策是很表面的,在欣欣向榮的背後隱藏了許多的問題,許多原住民的權益在懵懵懂懂中被剝削。 

接著,藉由教會的關係,林美瑢結識了許多國外人士。在當時戒嚴的情況下,她靠著許多不同的管道和他們互通聲息,一同關心在經濟發展的背後,基層人民的人權是否也能夠相對提升的議題,包括了基層勞工、雛妓以及外勞問題等等。她開始隨著教會參加反婦女暴力會議和婦女勞工會議等國際會議,九八年後更時常參與聯合國的區域性會議以及各類座談會,向國外人士介紹台灣弱勢婦女的近況,和他們互通訊息。 

林美瑢認為,台灣的非政府組織(NGO)團體的組織力很薄弱,太過狹隘,不如國外的活躍多元,她說:「NGO應該作為政府和民間的橋樑,強化彼此間的組織結合力來為民眾向上爭取,而不是成為一種彼此競爭,搶著向政府爭取所需的關係,而政府也應該積極介入經費的使用,了解人民能夠獲得多少。人在貧窮的時候往往懂得分享,在擁有後卻開始吝於付出。如果針對相同議題的婦女團體能夠整合力量,一起規劃行動,相信一定能節省大量的資源。」 

一路走來,林美瑢說她一直都很愉快,對未來還是相當樂觀,她會繼續朝這方面走下去,如果可以的話,她想選擇一個社區來工作,針對婦女和老人的問題深入著手。對於台灣的未來,她說:「很多事情不會一直壞下去的,如果台灣的人民能夠多多發聲,強化民間組織的力量來監督政府,很多事大家都可以做的到。」 

延伸閱讀

台灣基層婦女勞工中心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