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記者杜宇雯/台北報導】台灣擁有的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制度是許多國家所嚮往的,然而即使在醫學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世界上仍有許多人缺乏醫療資源的照顧,甚至處於付不出醫療費用的窘境。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現今社會,仍有許多擁有理想、不辭勞苦的醫護人員,默默的為醫界奉獻。

台灣路竹會是由一群擁有人文關懷的醫療人員所組成,每年都會在台灣偏遠地區甚至遠赴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義診。

萬芳醫院小兒科醫生楊耀舜,加入路竹會多年,他的足跡遍及多明尼加、海地、厄瓜多爾、宏都拉斯、巴拿馬、瓜地馬拉、印度及南非等地,擁有相當豐富的國外義診經歷。同為萬芳醫院小兒科醫生陳瑞欣則表示,她受到楊耀舜醫生的影響,從去年開始加入國外義診的行列到菲律賓及斯里蘭卡服務。

陳瑞欣表示,他們服務的地點多在較為貧窮落後的鄉鎮,診療處就在村落的廟宇或活動中心,有時他們的診療處就僅是一個臨時搭建的遮雨棚子。所有的醫療設備及藥品都由他們自行攜帶,另外他們也會請到當地的翻譯志工,協助解釋病情,成為醫生與病患的溝通橋樑。

菲律賓當地的醫院看診費用很高,許多菲律賓居民都無法負擔這些費用,因此當自己生病時,並不會立即就醫診斷,往往要延誤了就診時間,造成病情惡化。陳瑞欣表示,她在義診期間曾經碰到一個全身長滿黴菌的小朋友,「在台灣,你很難想像父母會讓一個孩子病情這麼嚴重才帶他來看就診,但是在那邊他們真的沒有錢去看醫生。」

「在國外義診,每天病人都會大排長龍等著看病。」陳瑞欣說,由於病人太多,醫生們從早上八點看到晚上八點,中間幾乎沒有休息,雖然希望能全部看完,但有些地方晚上不供電,因此有些人即使排了很久的隊伍也無法看診。

楊耀舜說,他在海地看診的時候,曾有病人暴動的情況發生,「那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外面下著大雨,很多在外面排隊的病人沒有遮雨的地方,大家都想要進來看病。」

台灣擁有完善、豐富的醫療資源,醫生在面對疾病做診斷時,可使用先進的儀器做詳細的檢查。陳瑞欣表示,在國外義診時,由於設備不夠,只能回歸到最原始的方法,以最簡單的觸診、聽診來判斷病情,無法做很詳細的檢查,有時後他們也會與同團的醫生討論,匯集大家的意見再做診治。

「在國外義診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作事後的追蹤。」陳瑞欣說,這是每個到國外義診的醫生都會遇到的問題,由於路竹會在每個定點只停留一天,因此除了突發性疾病的治療,他們幫病患診斷後,會告訴患者後續的照顧方法及衛生教育,再請患者到當地的醫院做追蹤。「有些疾病需要長期治療,並不是一次診治就能痊癒,因此有時候會很挫折,覺得自己所能提供的幫忙有限。」

楊耀舜則認為,雖然他們無法做後續的追蹤診斷,但是他們到當地義診,所幫助的都是沒有錢去醫院看病的人,而他們也盡了最大的能力去幫助當地的病患。

對許多國家而言,看病是一件非常盛重莊嚴的事。楊耀舜說,「不論是在中南美洲的國家或是在印度,當地居民去看醫生的時候,都會盛裝打扮,將自己最好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甚至還會戴上帽子,好像要到教堂做禮拜一樣。」陳瑞欣則表示,他到斯里蘭卡義診時,當地小朋友也會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戴上耳環與項鍊。

陳瑞欣表示,在斯里蘭卡義診時,她發現雖然當地居民並不富裕,但是他們的性格很樂觀也很知足,並且很喜歡微笑,「他們很謙虛也很有禮貌,有時看完病後會合掌謝謝醫生,對醫生都非常尊重。」

「到國外義診,會看到不同的醫療環境,這時就會覺得自己蠻幸福的,可以在醫療資源齊全的地方診斷病人。」陳瑞欣說,在國外常面臨醫療資源的不足,他也從中學習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幫助病人,「在台灣,醫生會依賴很多的儀器檢驗,相較於國外貧乏的醫療資源,這些義診的經驗讓我收穫很多。」

「到國外服務是抱持著一種學習的心態,病人就是你的老師。」楊耀舜說,在台灣,醫生是等著病人來看你,但是他想要從醫院走出去,自己去尋找病人。「我們從教科書中學到的有限,在診斷時我也會碰到其它國家的病人,而義診的經驗讓我接觸到許多在台灣看不到的病例。」他希望藉由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有能力去面對不同的病患。

延伸閱讀

台灣路竹會

臺灣路竹醫療和平會

台灣路竹會電子報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