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林曉培報導】沿著北海岸駛去,清新的海風陣陣拂來,帶著我們來到了純樸的三芝鄉。在這個遠離城嚣的清靜鄉間,有著保存我國傳統文化的據點 —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想到布袋戲,自然就會想起曾獲教育部頒訂的「重要民俗藝術藝師」的李天祿大師。「李天祿」三字不僅代表一個名人,甚至就是代表布袋戲本身,稱為布袋戲的「品牌」也不為過。李天祿自十四歲起踏上戲台,往後七十年的歲月中,更寫下布袋戲在台灣的興衰史。至今已推展至世界舞台,也在三芝建成了布袋戲文物館,對於傳統技藝的文化以及其精神的保存,實在不遺餘力。

一九七〇年代,當電視等新興媒體興起,國人將興趣轉移到其他的娛樂身上時,傳統的戲曲面臨打擊。卻在同時因為李天祿結交了法國友人,將布袋戲導向世界舞台,又替傳統戲曲穩住了根基。這次的機會讓李天祿的名聲揚名海外,也開始了布袋戲的文化外交之旅。

目前館內藏有各式戲偶及其道具和勳章獎狀等。其中不乏有日據時代皇民化運動時期的日式造型人偶、在法國成立的「小宛然」演出的「奧狄賽」法式人偶以及各國不同的造型人偶,充分展現出文化外交的成果表現。

日式造型人偶完全是因應當時候的日本政府皇民化政策所出來的產物。在日據時期時,為箝制台灣人民意識,讓人民融入日本式生活,大量的禁止漢文化活動,包括管制外台戲演出,此時李天祿決定暫時「封箱」停演。直到一九四二年,日人在台成立「台灣演劇協會」遂開放劇團的內台戲出演。但此時的劇本多為「皇民劇」,多淪為日本政府的宣傳工具。

隨著年歲增長,體力不再,李天祿將心力轉而關注於保存並推廣布袋戲文化。尤以在累積多年的經驗下,深感目前傳統布袋戲面臨著傳承無人、資料流失、發展無望的窘境。

在人力、財力等各種困難下,李天祿靠著自己的努力,讓布袋戲文物館在一九九六正式成立。然後在一九九七年成立財團法人李天祿布袋戲文物基金會,以保存布袋戲及其相關戲曲劇本、道具等文物,並建立圖像文字檔案資料,以供各界參考。另外還有培訓人才、表演推廣以及研發布袋戲新生命等目標。

文物館位在三芝鄉的芝柏山莊內,環境優美,頗搭配文物館兩層樓約六十坪大的古典建築風格,一、二樓為多功能演藝廳,功能在於教學、介紹以及演出,三樓部分則展出李天祿數十年的精選文物。

走入展覽館內,先看見的是一幅幅的紀念照片和一九九三年侯孝賢導演拍攝的「戲夢人生」海報以及相關的資料簡述。接著馬上就能聽見有人在介紹大師的一生簡歷,原來是在今年(二〇〇五)元月一號起館內裝設了感應式影音導覽設備,讓參觀者不論人數或時間都能隨時享有專門導覽服務。此外,更增建了傀儡藝術名家黃奕缺大師的傀儡作品及相關道具區,以及各處文物體驗區,如木偶體驗區、後場樂器體驗區、傀儡戲偶體驗區、DIY製作區及電腦遊戲區等多樣設施。

種種改變,加強了文物館提供的教育、休閒與娛樂功能,參觀者不再僅限於視覺欣賞,更能進一步的有互動式的觀摩。

由於坐落於北海岸的三芝鄉,地理環境相對的偏遠,文物館的經營上有一定的困難。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執行秘書李俊寬表示,「門票收費若不是特別喜歡和特地來的遊客,就常『過門而不入』。」雖已有用門票抵消費,卻不見效果。

李俊寬說,本來是和附近的社區合作,訓練鄰近的三芝國中、小學生做導覽人才,但「現在的小孩,假日都要補習,哪有時間來這當義工導覽。」由於人力不足,參訪者總是沒有辦法有完整的專門導覽,因此才添增了自動導覽系統。

對於文物館未來的發展,李俊寬表示去年的三芝社區有舉辦過社區的布袋戲活動「新故鄉新社區」,成效不錯,只是問題是人力還是不足。雖然是三芝國小和文物館與社區配合,但是學校的老師們還是有行政工作要顧及,所以目前沒有後續計畫。但是因為許多大專院校都有人在學習布袋戲,因此現階段的目標是希望能串連各大專院校,辦個全台灣的展覽作推廣;未來則希望能辦成國際性的展覽。

延伸閱讀:

開放時間:星期例假日,AM10:00-PM17:00(平日請事先預約)

門票:本館採贊助券方式收費(可折抵館內消費)

電話:(02)26369174

(02)86353917

地址:台北縣三芝鄉芝柏路26號

Email:ltl.puppet@msa.hinet.net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