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戈銓報導】多年來,明新啟智中心憑藉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致力於智能障礙者、身心障礙者等的特殊教育,主要目的除了希望透過適當的教育及合宜的教學環境,使其發揮潛能外,還希望利用日常教育的潛移默化,幫助身心或智能障礙者,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精神和培養能照料自身起居生活的能力,進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由於現在社會上的弱勢團體逐漸受到重視,本身是慈濟人的中心主任許麗珠表示,中心除了有慈濟義工幫忙外,以服務為主的學生社團也投入了關懷弱勢族群的行列,因此台大、東吳等大學的慈幼社、亞東工專、竹林、南山等中學都有參與服務,大部分的義工都從事輔助的教學,如帶遊戲和辦活動等,附近的錦和中學也會適時地提供場地和教學輔導的幫助。

在與學生溝通方面,許麗珠表示,特教生的學習比一般人慢,所以老師遇到教學上的挫折是免不了的,但潛移默化和日積月累的努力下,學生的進步仍是看得見的,而此進步也是使老師繼續努力的推力。一般從中心畢業的學生,多半會進入一般中小學的特教班接受義務教育,而後進入身心障礙的輔導就業機構學習技職訓練,看到學生的成就,中心裡的老師都感到欣慰。

明新啟智中心成立於民國七十一年,但中心的創辦人許秋子早在創辦前十年,就在私立光仁小學的附設啟智班服務,由於當時啟智班的招生名額為每年級十五名,且招生對象僅限輕度智障兒,許秋子為了拓寬啟智班的教學窄門,並服務更多的心智障礙生,結合群力創辦了現今的明新啟智中心。但是經濟上的壓力一直是中心及多數身心障礙家庭的共同問題,因此中心在民國七十七年時,正式向台北縣政府提出立案並通過,目前政府不僅補助就讀學童的學費,教學所需的設備也可申請補助。

現址在中和市圓通路的明新啟智中心,招收的對象為三至十二歲的身心及智能障礙生。許麗珠表示,中心的學童多半是學齡前的孩子,因此中心提供的是受國民義務教育前的學前教育和早療教育,而中心的課程安排是依據學童的個別差異來規劃,課程當中不僅有中華啟智專業協會所提供的參考課程,還融合治療師依學童能力所建議的補強課程。

在分班方面,許麗珠強調,中心是採協同教學的方式,在經由治療師鑑定評估後以能力分班後,將能力相當的學童安排在一起,由專任教師負責提供適當的照顧及所需的教學。目前中心的課程分為分組課程及團體課程兩大類,分組課程包括有生活自理能力、知覺動作能力、認知與學業技能及語言溝通能力訓練,而團體教學方面則有感覺統合、音樂統合、美勞課程、視聽教學等課程。

明新啟智中心的老師多半是以登報或推薦的方式招募,但必須具備幼保科或相關科系畢業的資格,而新進的老師多半先從助教做起,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及評估,始得成為正式任用的教師。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的學生會不定期地到中心實習,而國民中小學的特教班老師因為要修特教學分,也會利用暑期的時間到中心實習,許麗珠表示,希望藉由彼此的教學切磋,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中心本身也會不定期地配合各項研習活動及在職訓練,以提供學生更好的教學內容及培育優良的師資,如此教學品質輔以適當的教學環境,才得以在內政部的評鑑中獲得甲等的殊榮。

許麗珠表示,每個特教生都有自己本身的學習黃金時期,而中心老師是這個期間伴隨學童成長的人,因此每位老師對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也都很肯定自己的工作價值。在中心近三年的劉老師補充表示,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是教學,更是另一種成長學習的延續。

財團法人台北縣私立明新啟智中心

地址:中和市圓通路296巷33弄1號

電話:2247–3769 2247–0018

傳真:2240–8012

劃撥帳號:12171959

 E-mail:min.sin@msa.hinet.net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