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石宗仁報導】九二一大地震屆滿週年,台灣各界紛紛舉辦各種追思活動以及一週年救災的總檢討。適逢建台兩週年,公共電視也舉辦了「災難報導與媒體的公共責任座談會」,不僅有媒體界人士及政府官員進行面對面的討論,也邀請到日本及韓國等國的救災專業人員及媒體到場,針對重大災難發生之後,媒體與政府相關部門將如何進行有效的配合,提高災後重建效率,並將損害減到最低。

當遇到重大災難時,媒體究竟能帶來怎樣的幫助呢?日本救災傳播權威,NHK的執行研究員小田貞夫,以七十多年前的關東大地震及阪神大地震做比較,他表示,關東大地震發生後,國內人心惶惶,因為國內傳播機制尚未成熟,不僅救災單位無法確切了解災區狀況,甚至國內亦有暴動事件發生。不過在阪神地震時,國內傳播機制已趨於成熟,同時NHK本身也是國內救災體系中的重要環節,經由確切的傳播,不僅能讓國人確實了解災區狀況,更能經由系統化的資訊,使救災部門了解各區需要,進而做有效資源分配,進行救災工作。

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孫曼蘋更進一步引申,她說,NHK在神戶市災害對策本部設立廣播站,開始播報相關關生活資訊。兩個調頻頻道提供二十四小時服務,一是對災民廣播,內容包括“平安確認情報”、“生活情報”等,另一個頻道則是貼心周到對災區外國人服務廣播。

根據阪神地震的經驗,在停電停話的情況下,市民是以最原始的口頭傳播和廣播傳播來蒐集資訊,其中口頭傳播居多數,於是傳聞、謠言、不時資訊產生,使災民更加不安,NHK以其累積的信賴感、可信度和綿密的採訪網,在政府授權下提供災民需要的資訊服務,不但顯示日本政府對災區資訊傳布和重視,同時也為媒體公共服務,以及公共媒體的公眾服務本質做了最好的示範。

集集大地震發生初期,政府救災措施中對災區資訊服務幾乎完全空白,雖然新聞局後來和中國廣播公司協調,由中廣台中台在固定時段播出新聞局提供的政府救災復健資訊,還有中不其他二十七家電台和有線電視台也比照辦理,還有巨幅報紙廣告及大批復健政策小冊子送給災民,但這都是十月九號以後、已進入安置階段的事了。不僅除了檢討政府決策層沒有真正懂得資訊及新聞媒體特性的人外,媒體本身也要多做反省。

就採訪層面來看,在尚未成立如日本NHK如此救災體制內的資訊傳播體系,國內傳播資訊混亂,各媒體以自己的方式採訪災難新聞,也將會對救災程序造成困擾。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的何榮幸指出,其實在記者實地採訪時,現場拉起的警界線就成了政府與媒體界間最敏感的話題,因此他強調記者應該有一定的自律,以免影響救災工作,同時政府也必須有足夠的資訊提供,才能徹底解決此問題,而非一味要新聞界離開現場。因此他強調政府必須絕對尊重新聞界,雙方必須尋求出一個能使資訊正確傳播,又不影響救災的辦法。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