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為了發揚客家文化,由一群熱心人士發起,設立「寶島客家電台」。從初期的地下電台,而後遭到新聞局的取締,在許多關心客家文化的人士奔走之下,終於籌募到設台基金,成為合法的電台。即將屆滿六年的寶島客家電台,節目內容始終堅持客家本位,替客家鄉親服務。希望藉由廣播媒體的影響力,讓客家文化不至於產生斷層,並介紹客家文化之美。

負責行政業務的詹僑偉說,因為電台的設立並沒有商業色彩,而所有的經費來源都仰賴聽眾的捐款,因此電台內部人員與節目主持人都是義務性質,完全不支領薪水。都是為了傳承客家文化的理念,自發性的參與各種工作。

詹僑偉說,六年前本來在TNT寶島新聲地下電台只是一個帶狀客語節目,後來逐漸擴大成為一個獨立的電台,不過因為新聞局大力取締非法的地下電台,讓客家電台的生存遭遇危機。經過與新聞局的協商後,達成的協議是必須籌足三千萬設台基金,即可成為合法電台。於是在各方關心客家文化人士的奔走下,總共舉行十八場設台基金籌募說明會,終於在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十日完成基金籌募工作,正式成為合法的廣播頻道。

電台初期以政治性話題為節目主要內容,是希望經由客家同胞對公共議題參與發表意見,來凝聚客家人的共識,將討論政治作為一個起點,逐步喚醒文化意識。而近來隨著客家文化被重視,節目內容的方針也朝向多元化發展,包括客家禮俗介紹、客家傳統美食、客家話教學等等。

不過詹僑偉也憂心地表示,目前客家文化延續的最大問題,是年輕一代的客家族群,對於傳統文化缺乏危機感,不認為客家文化有消失的危機。所以電台特別開放夜間節目時段,讓台灣大學與政治大學的客家社團負責節目製作與主持,希望藉由年輕學生的主持風格和節目內容,來吸引年輕的聽眾群,在潛移默化中使他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自然產生認同感並進而付諸行動。

詹僑偉說,在客家話中他的姓「詹」發音與「再來米」相似,而再來米就是糙米的一種,他說糙米雖然比較硬,但是卻較營養。他也用這比喻電台內的所有工作人員,就像再來米一樣,雖然客觀的環境比較辛苦,但是仍然能製作出高水準、有文化素養的節目。

延伸閱讀:

寶島客家電台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