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郭姝敏報導】走進教室裡,小閔〈化名〉不像其他接受課輔的小朋友拿起書來唸,而是到處與今天來上課輔的大哥哥或是大姊姊們打招呼,接著就是跟其他來自安康社區的小朋友聊天,看到她喜歡的大姊姊便會從後面抱著她們,並告訴這些大姊姊她的近況及一些事情。安康希望協會擔任義工的徐新富表示,小閔能變的這樣開朗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小閔今年十三歲,目前是個輟學生,由於家庭環境不能提供她繼續升學,所以她就拿著其他同學的課本,在每個週末都到希望協會去讀書。不過她並不是跟其他小朋友一樣都是為了讀書而去的,而是為了找尋一份關心,「我也很想跟其他同學一起唸書,但是家裡沒錢讓我再升學。」

徐新富表示,小閔來自一個暴力家庭,在長期的家庭暴力環境底下,使得她對任何人都抱有不信任的態度,加上她又有癲癇,所以無法像她的姊姊一樣在外半工半讀,而且在家裡得不到父母的疼愛、也沒有姊姊的關心,讓她覺得自己在家中好像被孤立一樣,常常會覺得孤獨而無助。但是看到其他國小同學能夠繼續的升學,令她很羨慕,所以她就趁週末希望協會有課輔的課程去求得一些協助。 

她剛到希望協會時,常常都是一個人坐著看書不發一語,對人充滿了戒心及不信任,但是在經過幾個月的相處之後,她也逐漸的打開心房去接觸其他的人,不但變得比以前開朗,也會主動的跟其他人打招呼。「我想她會改變的這麼快速,是因為在這裡她找到她要的關心。」同樣也是義工的賴榮賢表示,在他們剛接觸到希望協會時,小閔曾經是他們心中的問題人物,因為她會經常地打電話給這裡的義工們,說她有自殺或是離家出走的念頭,雖然這些義工們會暫時的用一些話安撫她的情緒,但是這樣的問題並不能完全的根治,所以他們也設法去做一些心理及生活輔導。 

「他們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他們會丟什麼問題給你。」賴榮賢表示,小閔只是案例的其中之一,因為家庭環境對於人格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力,這些小朋友之所以會有人格或行為偏差問題發生,原因都是因為她們在家中得不到關心,在長期被忽略的環境之下,使得他們會顯得相當的自卑及封閉,在遇到問題時如果得不到解決的方法或是援助的話,常常會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青少年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 

「功課不能代表全部,如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尤其是學會在團體中過生活才是對他們最有幫助的。」徐新富希望與其他的義工能夠協助這些小朋友不但能走出家庭,也能試著走進社會去開拓他們的視野。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