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喻文/台北報導】「公平貿易是一種行動,它讓你可以看到、聽到、感受到這地球上遠方的苦難。」 吳子鈺談到。日前於政治大學舉辦的台日公民社會論壇,邀請到日本PARCIC理事長井上禮子、印尼雨林咖啡計畫負責人吳子鈺共同探討台灣與日本的公平貿易的現況。

「日本每次進口三十噸公平貿易咖啡,就可養活將近兩千名在地的小農。」井上禮子表示,PARCIC以每公斤二點七美元的價格收購小農的咖啡,是東帝汶一般咖啡價格的好幾倍。以日本二○○七年為例,公平貿易的進口量就達七十一億日圓。

「公平貿易從本地做起,達成地產地銷的商業行為,才是我們所樂見的。」 井上禮子說,雖然我們對鄰國引進茶、咖啡等公平貿易產品,但像「米」這類本國可自產的商品,他們就會鼓勵在本地生產,直接銷售。 

井上禮子介紹公平貿易的理念從一九六四年開始萌芽,日本到一九八六年才逐步跟進。由於日本社會有越來越多失業並無家可歸的「homeless」,為幫助這些人,OXFAM這樣的非營利組織(NPO)便創辦許多咖啡廳,裡面專賣公平貿易的咖啡,使得生產者能用良好的價格賣出商品、同時幫助銷售者、乃至於消費者實踐倫理消費的概念,構成多方受惠的局面。

除了以價格回饋給當地生產者,井上禮子表示,他們也鼓勵農民少用農藥,不僅對生產者有好處,消費者的健康也較有保障。「不可避免的,公平貿易商品的價格會比其他商品來得高,但是我們花較多的錢,可以買到較有意義、也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相對於日本,在印尼實行雨林咖啡計畫的吳子鈺,也有另一番經驗。他說,公平貿易可以讓你看到、聽到、感受到這地球上遠方的苦難。

吳子鈺表示,在學術研究往返印尼過程中,發現這個與相鄰的國家,在貿易上也跟台灣緊密連結,許多如蓮霧、木材這些賴以生存的商品都是引進自印尼。印尼不斷地用自然資源來換取利益,光是一年就砍伐將近一個台北縣大小的雨林。

為此吳子鈺決定實行雨林咖啡計畫,從產地種植、洗選到挑豆子,全程透明化,並且將來把盈餘回饋給當地學生做保護雨林計畫的獎學金,希望概念能不斷循環茁壯。

吳子鈺也介紹在場一樣是在台灣經營公平貿易商店Earth Tree的店長Lydia,提供經驗分享給與會觀眾。Lydia表示,公平貿易在她三年前跟日本合作進口商品時,還是個很陌生的名詞,但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也越來越多人願意花多一點錢,達到倫理消費的目的。「我很希望新一輩的年輕人能有一股熱情投入,縱使前五年無法賺錢,都是個有意義的事情。」

吳子鈺謙虛地說,「在商業界裡我還算是呱呱落地的孩子,很多事情還需摸索。但我希望這種行為能帶給企業、消費者一些刺激,讓商品不再只是物件,而是有生命、有故事的東西。」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