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林諭林報導】「我是一位住在德安里的單親家庭媽媽,需照顧兩個孩子,想找一位有愛心的婦人,幫忙清潔打掃煮飯,希望大家代為尋找」、「我是最近剛搬來集英里的居民,希望知道集英里垃圾收集的時間和地點,希望有人能告知」,這些生活周遭的問題,看似簡單,有時卻往往求助無門,但是在台北市鄰里社區網站上,這些居民的聲音,可以快速立即的得到回應。

以結合虛擬網路社區與實體鄰里社區為發展目標的「台北市社區鄰里網站」,在七月十九日試行運轉後,已有十幾個里加入這個社區網路,而帶頭示範的中山區集英里與大安區德安里,也正不斷的擴充網頁上的內容,有趣的是,德安里里長傅娟早在今年六月就在里內設置了一個社區網路服務中心,提供里民免費上網,而集英里里長劉福雄,卻是從完全不懂電腦,到現在學會上網看里民對里內事物的建議,不過,兩個極端差異的里長,同樣對社區鄰里網站充滿了信心。

傅娟表示,一般民眾對里和里之間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可能大家都知道自己住在什麼里,可是卻不知道里的範圍到底有多大,也不清楚里的事物有哪些,但是有了網站,里民可以很清楚的上網取得鄰里的消息,並且可以提出改進鄰里發展的意見。

傅娟指出,她認為德安里最大的特點在於活動力強,每次舉辦社區活動居民參加都很踴躍,但是仍然會有聯絡不到居民的時候,「常有居民沒有收到活動的通知,事後跑來找我抱怨」。傅娟說,這個問題可以在通訊網路化時獲得改善,如果人人有電子信箱,就不用每次辦活動前挨家挨戶的發傳單,此外舉辦里民大會時也可以把整個過程和決議公布在網站上,讓無法參加的居民知道究竟討論了什麼事,遇到有爭議的區域建設,也可以在網路上舉行投票,並聽取不同的意見,有時不好意思面對面溝通的問題,也可以在網路匿名化的環境中得到良好的溝通。

「很多小孩子現在都開始幫爸爸、媽媽申請電子信箱,教父母如何上網」,傅娟表示,由於台北市鄰里社區網站提供免費電子信箱的申請,鄰里的小朋友開始興起寄電子信件的熱潮,除了每天用電子信件聯絡外,還會拉著父母一起加入,許多原本不了解網路的家長,也慢慢對網路感興趣。

對於社區網路的發展,傅娟保持著肯定的態度。傅娟指出,德安里內住了很多明星,向李敖、陶晶瑩、田麗、沈時華、吳大維、藍心湄等都是里內的居民,算是一個明星里,而且東豐街上有許多餐飲美食店,都是德安裡具有特色的發展潛力,不過她也認為,目前鄰里社區網路的推廣還是需要一段時間,除了逐步提升使用率外,還要不斷擴充網站的功能。

集英里里長劉福雄則表示,他因為年紀較大,之前都沒有接觸電腦,也不覺得網站能帶來什麼改變,不過經過和網站志工不斷的討論,並親自受訓過後,開始體認到網站帶來的便利與幫助。

劉福雄說,以往居民要表達意見都需要一個時間和場合,但是現在里民只要有意見,可以隨時上網,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也不怕找不到里長,里民更可以直接上網得到里內事物的背景。劉福雄表示,像是里民大會上的土地徵收問題,有些里民會因為不知道事情的背景而有爭議,如果能在里民大會前,先在網路上公告討論事項的背景源由,實際開會時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議。

此外,劉福雄也指出,最近在網站上針對民生西路四十五巷攤販問題辦理的投票,除了可以反映居民的意見外,還可以把這樣的建議提供給轄區的派出所,讓值勤員警知道居民對攤販的態度,表達出具有數據指標的民意。

劉福雄強調,自己對整個網站的了解仍不足,除了趕緊學習外,還需要志工的幫忙,配合里辦公室的宣導逐步推廣。

【實習記者林諭林專題報導】台北鄰里里社區網路的發展,為台北市「網路新都」開啟一個具有未來的遠景,但是,如何持續經營,吸引更多人數上網,創造出一個真正屬於社區的公共資產,卻才是要面臨的課題。

電腦家庭雜誌社長李宏麟指出,台北市政府以里這樣一個社區單位來發展網路,是一個蠻合理的方向,不過重要的是能不能每一戶都能連上網。李宏麟說,政府出資建構社區網路的作法值得鼓勵,但是對沒有電腦可以上網的家庭,反而區分出了另一種不平等,所以吸引民眾上網,只有提供免費信箱仍舊不夠,應該設法洽談一家可以提供免費上網的公司,提供民眾免費上網的帳號,對民眾才有足夠的吸引力。

此外,李宏麟表示,社區網路的連結,只有一兩個社區投入是不夠的,越多的鄰里社區投入,連結越多才會越成功。

蕃薯藤數位科技公司資深副總經理吳國維則表示,約兩年前政府曾喊出「村村有電腦、里里有網路」的電子化政府口號,可是最後卻沒有成功,關鍵在於社區網站最重要的是社區有沒有共識,會不會把此當作一回事來經營,不是最後網站只有一成不變的內容,白白浪費資源。

吳國維指出,鄰里網站應該當成政府資訊公開的一部份,讓鄰里資訊除了提供在網路上外,還能讓不同網站連結或利用其中的內容,此外,網站上也應呈現出具有公共價值的內容,像是用歷史的角度去探訪社區共同意識,營造出居民對社區的認同,這樣的網站才能真正的產生效用。

承辦台北市鄰里社區網站的大同網路公司網站經營部企劃尹倩萍表示,鄰里網站是要當作媒體、社群來經營,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能夠長遠的發展。尹倩萍指出,越多人數上網,這些人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就是網站逐步改進的動力。

(轉載自中國時報八十八年八月四日 台北萬象版)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