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家菱/生命力報導 】「青少年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說法其實並不一定正確」,「也許青少年的問題正是我們整個社會本質問題的反映。」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毓文企圖打破世俗對青少年問題惡化的迷思。

為了配合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尋找青少年活水工程師」活動,所設計的一連十五場活水工程師義工培訓課程,第一場即以「青少年問題?還是社會問題?」為課程主題,邀請到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毓文主講。

「活水工程,就是經由社會的共同參與,創造一個能夠和青少年朋友對話、瞭解的空間,恢復他們和大人、和社會之間的信任的工程」,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負責人羅裕虹小姐,一語道出活動的意義。

為了因應青少年輔導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而擔任義工的人手卻日顯不足的問題,以及十月底即將開始運作的三重青少年館的人力,人本基金會正全面召募名為青少年活水工程師的輔導義工,對其進行四階段的逐步培訓課程,從初階培訓、見習、實習、進階培訓到成為正式的義工。 

「根據統計,嫌疑犯中只有百分之十五點五是青少年階層」陳毓文說,他指出但是在歷次針對社會問題所做的民調中,所謂的青少年問題卻總是名列第一或第二的令大眾感到憂心,因此從主觀和客觀上來說,對於青少年問題的嚴重程度的確有著相當的落差。 

陳毓文表示,青少年問題其實是整個社會本質上就已存在的問題的反映,兩者是同等發展的,因為時代總是不斷地再變遷,當前的社會問題其實是相對於這個時代的生活經驗。隨著進入資本主義化的社會後,價值觀偏向功利主義、人際和家庭關係愈顯疏離冷漠、個人的挫折容忍度低變的愈來愈低等,這些轉變因此導致較多的社會問題,如犯罪和暴力的增加。而青少年問題也只是整個社會問題中的一環。 

「青少年問題分兩部份,一是傷人,一是自殘」,「這些行為的原因大部份都是因為壓力過大、情緒管理失當所造成的,但是這是不是也是一般成年人也會有的狀況呢?」,陳毓文認為如果特別凸顯青少年而不去看這其實是整個社會一般的情況,對青少年並不公平。 他特別舉例說明所謂的「身份犯罪」就是一例,例如青少年發生性行為、喝酒等行為,但是為什麼成年人可以,青少年卻就是行為偏差。

對於如何從旁協助青少年,陳毓文認為即使改變不了社會大環境,但我們卻可以灌注一些正向因子,來平衡、綜合這些青少年的問題,讓他們恢復生命的韌性。例如先學會尊重並且接納他們、站在一個從旁協助、關懷而非命令他們的角色,並且給他一個能夠改變現況的希望,「只要你有誠意,不用故意裝另類、裝可愛,就可以和他們互動」,多看出他們每個人正向的那一面,像有些青少年就特別有創造力、有些特別熱心,只要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和讚美,也許就可以引導他們走向正向的那面。

陳毓文特別強調環境和制度很難去改變,但卻可以改變自己的觀念,讓大家一起來思考在這個制度下,我們如何能夠活的更好。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