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embed/0CIpt1_6n5M

【记者蔡瀚霆、余奕贤/新北市报导】「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挑战,要让人家感觉到不一样的感动,使我们跳的东西不会只是受到怜悯。」染着帅气金发、眼神坚定的Love轮椅舞团长郑自强自信地说,他想听到的不只是「你坐在轮椅上跳舞,好厉害喔!好认真、好努力。」而是要做到让别人觉得他们跳的舞很特别、独一无二、没有人可以取代,甚至是最高水准的表演。

Love轮椅舞团长郑自强与团员们。

二岁时发病遗憾无法自由地奔跑

小儿麻痹在郑自强二岁时发病,使他从小无法享受不用拐杖、不坐轮椅、奔跑的感觉。郑自强说,其实,在生命中对于奔跑、跟同学一起参加运动会,早就没有太大的憧憬,「因为坐着轮椅或拿着拐杖行走早已是生命中的一部份,对我来说,这两样工具就像其他人的双脚一样。」尽管如此,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打扫环境、一起去郊外旅游,仍是他心中的遗憾。

郑自强是来自台东成功都历部落的阿美族原住民,虽然他从小早已接受身体不方便的事实,但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因为其他小孩子的不成熟、调皮受到了排斥。郑自强说:「毕竟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比较重,不懂得怎么关心或询问、也不懂得怎么照顾及保护跟自己不一样的人。」因此,小时候他也常常受到同学们负面的对待。

轮椅舞出自信发现生命无限可能国小六年级时,郑自强转学到彰化仁爱实验学校,这里全都是身心障碍的学生,是一所特殊教育的学校。学校里面有许多关于身心障碍者的活动,包含轮椅篮球、轮椅羽球、轮椅垒球、游泳等等,也就是在这里,郑自强开始学习如何跳舞。他说:「一开始只是想着要运动,就这样跟着老师的脚步去学习舞蹈。」

说到学舞所遇到的困难,郑自强说,学舞不可能只学一种舞,尤其身心障碍者的舞蹈总是要从自身发掘。「坐在轮椅上,身体已经缺人家五十分了,我们要怎么样表现到一百分的表演,甚至可以让人家感动?这是我们必须去思考的。」透过不断地的练习与尝试,郑自强用舞蹈一次又一次带给别人特别的感动力。

郑自强回忆,有一次在舞蹈表演完后,有一个奶奶很激动地跑到他的面前说:「我刚刚看了你的表演,感觉到生命的无限可能,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我眼前的困境。」当时的他也不懂为什么奶奶会那么感动。但随着愈来愈多的表演,他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慢慢发现跳舞已经不再只是跳舞,而是能藉由舞蹈传递正面的能量给周遭需要的人。

郑自强认真地向学员们讲解舞蹈动作。

加入Love轮椅舞追未完的梦

一路在中部读书、工作的郑自强,二十四岁时,他来到了台北。工作之余,他参加了中华乐扶(Love)社会服务协会。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这个社团里有舞蹈,直到有一天,理事长说:「自强,要不要跟我们一起来跳舞?」虽然他以前学过跳舞,但当下他并没有马上答应,因为郑自强心想,他现在是一个正常的上班族,不知道要不要重新走上表演这条路?

国中时的郑自强曾经告诉自己,有一天,如果有机会到台北,要当一个很棒的表演者。郑自强笑着说:「时间在走,希望在跑。」很多事随着时间慢慢地流失,忘记了。来到了台北,才发现真的有这个机会。他说,决定加入Love轮椅舞后,他的人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管是在工作的型态还是经营自己生活的方式,都是在加入舞蹈团前无法想像的。

加入Love轮椅舞后,郑自强跟着邱老师努力地学习国标舞,重新学舞的过程中,面对陌生的舞蹈,难免是辛苦的,郑自强说:「只能咬着牙闯过去。」秉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郑自强一步一步地实践自己。现在,除了是电台主持人以外,他也常常到中国大陆表演并接下许多商演活动,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一位顶尖的职业舞者。

「其实之前在电视上就看过他的一些表演,觉得还蛮帅、蛮酷的,坐着轮椅能表演到这样,真的很厉害。」加入Love轮椅舞快满一年的庄政文说,加入舞团后,就有种见到偶像的感觉。后来,认识久了以后,觉得团长郑自强就是一个很好相处的老师、朋友。

郑自强用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感恩追梦过程中的贵人

「除了教授舞蹈外,偶尔生活过不去,邱老师就会邀请我到她们家吃饭或是找些名目塞钱给我;生病时,邱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照顾我的身体;心情不好时,她总是静静地听我说心里话。」郑自强口中最感谢的邱老师,也就是中华乐扶社会服务协会的理事长夫人邱以婕。他说:「邱老师是我最坚定的伙伴,也是这辈子最尊敬的生命导师。我们互相合作,在充满爱的状况下来经营Love轮椅舞这个团队。」

Love轮椅舞的团员们从互相不认识,到现在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怕辛苦地练舞。郑自强感动地说,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从小学舞,但学员们都愿意付出时间去学习,努力不放弃,「学员们让我看到原来在身心障碍表演这个领域,不只是我想要让别人看到,我身边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想要为这件事情去努力。」

延伸阅读

LOVE轮椅舞飞舞的断翅蝴蝶

伊甸轮椅舞团舞出生命无限潜能

手摇自行车奔驰在风中

更多报导请看生命力新闻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