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巫亦桓/桃園採訪報導】再生能源的利用,越來越受到注意,桃園萬能科技大學的四位學生,吳穎彥、趙偉健、楊子賢、邱宣圍在學校的專題研究中,製作了「繩柱風車」,這項作品讓他們贏得二○○九年「全國新興能源暨綠色能源專題創意競賽」冠軍,也讓他們登上了Discovery頻道,趙偉健、吳穎彥說:「我們全組員都非常興奮,也很驕傲。」
Discovery頻道在二○一○年初,介紹了許多台灣人的綠能創意,「繩柱風車」是其中之一,趙偉健說:「老師知道要拍攝的時候很高興,而且我們為了這個難得的機會,還有加強許多設計,像是風箏的造型、強度。」
「繩柱風車」簡單來說是風力發電的風箏,也就是在風箏上裝一個小型發電機,利用風帶動發電機的葉片轉動,在經過電線(12伏特~24伏特)導引下來就可以發電,風箏是使用特別製作的六角風箏,這種風箏在空中可以比較穩定,電流也可以持續。
「當初是指導老師周鑑恆,提供給我們的點子,希望我們去證明風的理論」趙偉健開心得說,剛開始製作時,四個人常常會有些爭吵,不過他們了解溝通後就沒事,而且周鑑恆也會給他們許多方向,像是給他們流體力學的知識,讓「繩柱風車」可以再更完美,一共做了四台風力發電風箏,趙偉健說:「這四台都有些許的不同,最後兩台我們利用了電路,讓交流電變成直流電,這樣電力可以儲存在電池裡,之後再使用。」
「繩柱風車」雖然是一個很實用的發明,但是卻不能普遍得廣泛使用,趙偉健說:「台灣人口太多,要每戶人家都裝一個風箏發電,這不太可能,而且也會危險,」,雖然有這些限制,不過「繩柱風車」未來的發展,可以透過跟太陽能的結合,廣泛的被使用。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