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宣均報導】在台灣大學第二活動中心蘇格拉底會議廳內,觀眾們隨著影片時而哭,時而笑,完全融入紀錄片的情景中。「在中寮相遇」自從放映以來受到觀眾歡迎,所以特別增加兩場,台北場次於三月十八日在台大,當日導演和工作人員,加上影片中人物李慶忠和楊肇瑞都前來觀看,讓現場觀眾感到驚喜。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有許多人志願到災區幫忙,像「果然文化工作室」的馮小非在中寮辦起社區報,建立了社區網絡,並將技能傳授給當地人,讓中寮人將來能夠經營自己的社區報;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喻肇青和團隊在地震發生後,就馬上幫助當地人做重建計劃,雖然喩肇青不懂台語,和居民開會溝通過程中都需要口譯,仍不阻止他想幫忙的決心。

在外來志工不求回報的付出和關懷,讓中寮人的心裡除了感恩,也起了改革的念頭。像在地青年廖學堂和李義忠,心中早就對一些事情與制度感到不滿,卻從沒對外有任何行動和言論,一場地震促使這些青年想要改善自己的家鄉,讓未來子孫能有美好的生活環境。

地震摧毀了許多人的家,無奈當時沒有相關法令可參考,重建計劃和資金也沒能在第一時間協助中寮居民,再加上政府上層嚴重脫離當地進度,下層公務員也不敢有任何動作,所有公文都是以龜速來行駛,許多人直接違建鐵皮屋,或是乾脆搬到外地,使得原本老化的村落更快速蕭條。引述片中一名婦女的話:「這文件用走的也早該送到了,但是過了一個多月卻沒有任何消息。」

一名志工建築師楊瑞禎描述公務員,「法令明文規定不能做的就不能做,沒寫到的可以自由發揮,但公務員則認為沒寫到的也不能做。」公務員制度明顯跟不上建設的進度,讓居民無家可歸,沒有一個安全的遮蔽物,最後許多人直接在外地購新屋,或是請人搭起鐵皮屋,結果中寮的人力一直向外流失,人口加速老化,要讓中寮再度繁榮起來是困難重重。

當初為了照顧獨居的父親,而從台北調職回中寮鄉公所的在地青年廖學堂,重建過程中不但替當地人辦理申請和爭取應有的權利,協助喻肇青和居民溝通。他感到中寮的人口嚴重向外流失,決定要做改革,用永續經營的概念,想挖通日據時代的舊水圳,於是到處申請挖掘水圳經費的著落,廖學堂說:「有了水,將來這些土地才有機會耕種其他作物,而且還可以吸引人前來觀光。」

招來許多耆老指引和挖掘,雖然剛開始很辛苦,也不被大家看好,後來大家因為挖掘水圳而凝聚力量和社區意思,等到水圳真的挖通後,一切都值得。參與挖掘工程的人表示,雖然工資微薄,可是愈投入愈有趣。黃淑梅表示,一開始聽到廖學堂的想法時,她跟水利局的人都認為他是瘋子,哪裡知道最後廖學堂真的把水圳挖通了。就如同喻肇青所說的:「這水圳凝聚了大家的力量。」

因為福盛村長不做事,眼看土石流來卻沒有組合屋可暫時安頓,一名村婦感嘆說:「窮人娶不到老婆,這是沒辦法的事!」居民李義忠帶頭抗爭,廖學堂幫忙他向鄉長申請組合屋事宜。另外,馮小非在當地積極宣導住家離開危險區,並且在當地開設社區教學;李義忠本來就對攝影有興趣,於是參加這些課程,向馮小非他們學習這些技能。

被大家稱為「憨忠」的他,想要為他的子女們留下家鄉的紀錄,以後若有相同的事情發生的話,也有紀錄可循,重建的效率會更快。當他的照片被登在社區報時,許多鄉親不敢相信的說:「怎麼可能!這照片是憨忠照的!」現在他正在學習怎麼寫稿,剛開始他寫出來的稿就像政府公文一樣,馮小非笑說:「阿忠大概這輩子所看過的文章都是這類的吧。」

地震發生後就到達災區去幫忙的喻肇青表示,他只捐三個睡袋而已,但是他會貢獻他的時間精力去幫助居民重建家園。不黯台語的他,在和民眾開會協調時,廖學堂在旁做翻譯,居民時常搞不清楚,喻肇青團隊是要來協助他們規劃重建家園,更時常誤會他們是政府部門,而對他們破口大罵,表達不滿。面對中寮鄉長的蠻橫霸道,為了居民的福利,喻肇青還居中協調。

問馮小非為什麼要來到中寮來幫助居民?她說:「如果我的人生沒有經歷過這些,那我會很後悔。」身為記者的她將本身擁有的技能,在中寮興辦了一份社區報,彙整各路消息來源,並且結識喻肇青、李義忠、廖學堂、以及紀錄片導演黃淑梅。她協助村民向鄉長做溝通,在雨季、土石流來臨前,向民眾宣導驅離危險區域。

為了讓中寮人經營自己的報紙,她開辦社區教學,教導民眾攝影和電腦技術,她認為這樣人人都可以替自己的家鄉做紀錄,現在她所辦的社區報還持續經營下去,繼續為中寮鄉留下許多紀錄。

地震發生後十日,導演就立刻聯繫全景公司的工作團隊和紀錄片學員們,分成七組到災區做田野,鎖定特定地點和人物之後,以台中做為中心點租一個工作站,在中寮搭帳篷,台北總公司則處理行政事務,一共花了兩年多的時間來拍攝,紀錄片的經費來源主要是全國災後重建聯盟九二一重建聯盟。

不顧自身安全,面對土石流也是向前衝的全景紀錄片的拍攝團隊,每天工作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十一點,扛著攝影機到處去拍攝中寮的重建過程,導演黃淑梅說:「有時候面對問題時,真的很無力,因為背後的結構問題已經大到無法改變了。在土石流發生時或是鄉長的專制無理的情形下,那時候我們真的覺得攝影機根本就毫無用武之地。」

黃淑梅表示,拍攝的過程並不順利,體力負荷、自身安全問題、災區秩序瓦解等,但最困難的還是在地田野,尋找有特質的人物和確定拍攝目標。事前要做功課也是一大挑戰,要去了解都市更新的計畫、內容和相關的法令,以及當地的文化特色。這些生澀難懂的法令條文,就連高知識份子都很難理解,更何況當地收災戶和鄉公所公務人員。

「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認識山下的人,但是紀錄片在中寮鄉播映之後,竟然串聯了當地居民。」黃淑梅說。從紀錄片中可以看出台灣人的堅強韌性,喻肇青學會了台語,廖學堂最後把水圳挖通了,李義忠的攝影技術持續進步,馮小非創辦的社區報繼續經營下去。 

全景公司將「在中寮相遇」的所有權捐給公共電視,將來也會有新作品上映,導演黃淑梅說:「片名還未想到,是有關中寮山間村落想遷移到平地的遷村過程紀錄。」

相關報導

讀者迴響

發表迴響


生命力新聞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學實驗媒體

聯絡信箱:vita1997@gmail.com

關於我們

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力新聞: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